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I. Kant道德教育之方法學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朱啟華
    Kant在其道德哲學的不同著作中,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育主張。然而,由這些個別的德育主張中,卻無從發現其意義的整體脈絡與系統性。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試圖對Kant道德教育的主張加以詮釋,並建構其系統性,以使Kant分散在不同著作中,看似零散、缺乏邏輯關係的德育主張,呈現其整體性與關聯性。
  • Item
    待完成的教育哲學體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9-??) 吳美瑤
    本文試圖重建1934年到1937年間,有關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論爭過程,並指出當時爭論的一些問題焦點。首先,分為四個部分說明這段論爭過程:一、新教育哲學方向的探索;二、文化整合的教育哲學與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三、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家(例如J. Dewey、W. H. Kilpatrick等)的意見;四、以一種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為終結。其次,試圖從學者們所爭論的幾個問題做進一步的反思。從理論建構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教育哲學是一種哲學的教育學或是教育的哲學以及其所建構的理論是一種民族主義式的教育哲學,或是一種普遍性的教育哲學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後,本文希望能夠透過對這段論爭過程的說明以及其中所爭議的幾個問題進行反省,以期能對今日教育哲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啟示。
  • Item
    英國師資培育學程
    (1996-01-01) 周愚文
    本研究擬透過理論分析、歷史研究、比較 研究與深度訪談等方法,探討教育學的學科結 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各國師資培育學程規劃之影 響,據以建構適合我國國情之師資培育學程規 劃模式,作為未來我國各大學規劃師資培育學 程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1)探討 教育學之學科結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師資培育學 程規劃之影響;(2)比較分析英、美、德、法、 日、中六國師資培育學程之結構與特色;(3)檢 討我國現行師資培育學程之利弊得失;(4)建構 理想的師資培育模式以為規劃我國未來師資培 育學程之參考.本研究如能順利完成不僅在理 論層次可以釐清教育學這門學術之科學結構, 在實踐層次更可以提供理想的師資學程模式, 以因應我國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之需求.
  • Item
    新典範教育學之研究
    (2002-07-31) 楊深坑
  • Item
    教育學的發展與我國師資培育學程之規劃(I)
    (1995-04-30) 楊深坑
    本研究擬透過理論分析、歷史研究、比較 研究與深度訪談等方法,探討教育學的學科結 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各國師資培育學程規劃之影 響,據以建構適合我國國情之師資培育學程規 劃模式,作為未來我國各大學規劃師資培育學 程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1)探討 教育學之學科結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師資培育學 程規劃之影響;(2)比較分析英、美、德、法、 日、中六國師資培育學程之結構與特色;(3)檢 討我國現行師資培育學程之利弊得失;(4)建構 理想的師資培育模式以為規劃我國未來師資培 育學程之參考.本研究如能順利完成不僅在理 論層次可以釐清教育學這門學術之科學結構, 在實踐層次更可以提供理想的師資學程模式, 以因應我國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之需求.
  • Item
    I. Kant道德教育之方法學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朱啟華
    Kant在其道德哲學的不同著作中,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育主張。然而,由這些個別的德育主張中,卻無從發現其意義的整體脈絡與系統性。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試圖對Kant道德教育的主張加以詮釋,並建構其系統性,以使Kant分散在不同著作中,看似零散、缺乏邏輯關係的德育主張,呈現其整體性與關聯性。
  • Item
    待完成的教育哲學體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9-??) 吳美瑤
    本文試圖重建1934年到1937年間,有關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論爭過程,並指出當時爭論的一些問題焦點。首先,分為四個部分說明這段論爭過程:一、新教育哲學方向的探索;二、文化整合的教育哲學與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三、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家(例如J. Dewey、W. H. Kilpatrick等)的意見;四、以一種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為終結。其次,試圖從學者們所爭論的幾個問題做進一步的反思。從理論建構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教育哲學是一種哲學的教育學或是教育的哲學以及其所建構的理論是一種民族主義式的教育哲學,或是一種普遍性的教育哲學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後,本文希望能夠透過對這段論爭過程的說明以及其中所爭議的幾個問題進行反省,以期能對今日教育哲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