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臺北市高中英文科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教師領導實踐之研究
    (2015) 侯仲宸; Hour, Chung-Cheng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跨校英文科專業學習社群(驚奇社群)為研究個案,分析社群成員扮演之領導角色,探究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下之教師領導行為。首先歸納Roberts和Pruitt(2003)及DuFour, DuFour和Eaker(2008)的專業學習社群發展階段理論,轉化為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歷程,並運用Katzenmeyer與Moller(2001)所提出的教師領導角色,探討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成員所扮演的多元角色,最後分析其在社群實踐過程中之教師領導行為。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參與觀察、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研究者進一步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與詮釋,最後綜合整理研究發現如下: 一、驚奇社群之實踐共經歷「孕育」、「形成」、「成熟」與「維持」等四個階段 二、教師在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中扮演多重角色 三、教師領導行為能有效促進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茲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與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 Item
    教育的支點: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中教師領導之探究
    (2015) 李奐穎; Lee, Huan-Yin
    面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浪潮之下,台灣的各級學校都需要做出適度的改變來因應這些挑戰。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如何藉由特色課程發散教師領導影響力來觸發學校組織成員的改變,系統思考作為課程內容之外,亦是提供學校另一種思考取徑,以適應世界局勢的變遷並創造高競爭優勢的策略。本研究採個案研究試圖描繪教師領導發揮作用的過程,並輔以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以期能夠詳細記錄下教師服務領導發散影響力之過程。 根據個案研究的分析與發現,歸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教學年資與專業領導賦予教師領導之正當性 貳、教師領導需內部條件支持 參、分享促進頻繁地交流與情感凝聚的支持 肆、教師領導在特色課程影響力觸發教室內外的改變 伍、特色課程中教師領導影響力發散尚待解決人員面、結構面、技術面的障礙與挑戰 關鍵字:教師領導、特色課程、系統思考
  • Item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2011) 謝逸勳; Yi-Hsun, Hs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並分析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以及學校環境變項知覺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差異情形,進而探究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與教師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預測力。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參酌相關文獻後,編制「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新北市202所國民小學為研究母群體,在依據學校規模採取分層隨機抽樣填答人數,共發出526份問卷,份問卷,回收問卷計469份,回收率達89.18%;剔除填答不完整等無效問卷14份,總計有效問卷為45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6.5%。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九項結論: 壹、教師領導運作現況已具相當的實踐,程度最高為個別自我領導。 貳、教師專業發展現況已具相當的實踐,程度最高為培養專業精神。 參、教師知覺教師領導的程度為師專或碩士學歷教師高於學士,且服務年資11 至20年高於5年以下,擔任職務以主任最高。 肆、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發展程度以師專高於碩士與學士,且學校規模13至24班 普遍高於比60班以上學校。 伍、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存有正面相互影響的關係 陸、教師領導中個別自我領導與同儕合作領導會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中增進專業知能、持續專業進修與精進專業實踐的發展 柒、教師領導中同儕合作領導之運作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增進專業知能、持續專業進修與精進專業實踐最為重要 捌、教師領導中個別自我領導之運作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培養專業精神層面影響最大 玖、教師領導中教學文化領導在目前教育現場中最不受重視。
  • Item
    教師領導應用於跨領域統整課程之個案研究
    (2018) 黃詩媚; Huang, Shr-Mei
    本研究以一所臺北市立國中亮點計畫教師團隊為例,透過訪談和文件分析,探討教師領導應用於國中跨領域統整課程的脈絡與歷程,目的在了解國中教師與不同領域科別教師進行合作開發與執行跨領域統整課程之背景脈絡、具體歷程及成效與困境,以做為教師領導跨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等相關研究之參考。 根據個案研究的分析與發現,歸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教學專業領導賦予教師領導之正當性 二、溝通分享促進交流與情感凝聚的支持 三、人格特質成為教師領導的內在趨力 四、教師領導需要內部條件支持 五、教師於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中實踐分散式領導 基於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國中教師的建議: (一)主動瞭解自身權利義務,協助參與學校經營發展 (二)同儕合作提升專業成長,積極拓展自身多元能力 二、對國中學校行政主管的建議: (一)營造開放友善、共同學習的學校氛圍 (二)落實分散式領導,提供教師領導發展機會 三、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提供教師多元在職培訓,增進教師領導知能 (二)明訂相關法令與獎勵,激勵教師參與領導 關鍵詞:教師領導、跨領域統整課程、臺北市國中亮點計畫
  • Item
    南投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與教師領導之研究
    (2011) 陳名昱; Mi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探究南投縣偏遠國中校長授能領導與教師領導之情形,並分析兩者之關係。本研究採「混合方法」(mixed methods)取徑,先實施問卷調查,再輔以訪談,蒐集實徵資料。在問卷調查方面,共抽取9所南投縣偏遠國中156位教師,回收135份,有效樣本134份,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在訪談方面,根據量化資料分析選取2所個案學校,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針對8位學校人員進行訪談。 本研究根據實徵研究資料,獲致以下結論: 壹、南投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與教師領導現況為中上及中等程 度。 貳、不同年齡與學校規模教師,其對校長授能領導知覺程度有顯著差異情形。 參、不同職務教師,其教師領導有顯著差異情形。 肆、背景變項中「年齡」與「在本校服務年資」對整體教師領導與教師領導同 僚層面具顯著解釋力。 伍、授能領導層面中的「參與管理」、「目標設定」以及「工作豐富化」對整 體教師領導與教師領導班級層面具顯著解釋力。 陸、授能領導層面中的「參與管理」、「工作豐富化」對教師領導同僚層面與 學校層面具顯著解釋力。 柒、背景變項中「年齡」、「在本校服務年資」以及「現任職務」對教師領導 學校層面具顯著解釋力。 捌、高低分組校長授能領導知覺學校,其教師領導有所差異。 玖、個案學校校長之賦權與溝通策略是促進教師領導學校層面的關鍵。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偏遠國中及後續研究者提出下述建議: 壹、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偏遠國中經費的分配宜將學區社區資源納入考量要項。 二、賦予教師對校長人選意見表達的機會。 三、加強初任校長輔導機制,提升偏遠國中競爭力。 四、偏遠國中處室設置應有配套措施,以利行政運作順利。 貳、對偏遠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行政人員宜建立與教師互助合作的關係。 (二)校長應設法增進教師對學校認同感,鼓勵教師參與校務,促進教師領 導的發生。 (三)校長應設法發掘教師的多元能力,協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 (四)學校與學區其他中小學可建立策略聯盟,形塑專業學習社群。 二、對教師的建議 (一)走出教室,多參與學校事務。 (二)發揮自我影響力,鼓勵同儕進行專業對話。 (三)拓展自我多元能力,協助校務推展。 (四)勇於針砭校務,提出以學生為本之建言。 三、對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主題:可於授能領導與教師領導間納入中介變項,例如學校組 織氣氛等,以瞭解彼此交互影響之情形。 (二)研究對象:以一般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與本研究結果做對照與比 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