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究國中八年級學生之成就動機、玩遊戲自我效能與遊戲焦慮、遊戲興趣對學習價值與學習表現之相關研究: 以The Rhythm Trainer App融入音樂節奏教學(2024) 林佳澐; Lin, Chia-YunCOVID-19疫情時期,教學者開始主動接觸許多科技軟體,發現科技遊戲運用於音樂元素之教學中,不但活化了傳統音樂知識的教授方式,更引發教學者願意嘗試數位音樂軟體融入教學的各種可能性;國中音樂課程內容中,離不開節奏教學,因為節奏是音樂構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本音樂課研究教師一直在尋找學習者感興趣的數位節奏學習工具,發現了「The Rhythm Trainer APP 節奏訓練員」,它不僅能示範各種節奏型態,也讓學習者能隨時練習及評量進步與否,在反覆修正的練習過程中,提升學習表現。此研究採時間序列單組前後測設計,於執行研究前將確認研究之假說,再進行探討學習者在「The Rhythm Trainer APP」遊戲執行時,其節奏知識學習與內在的情緒波動與學習表現之相關。此項研究是以臺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為對象,設計八堂課音樂課程中進行六次設定範圍之節奏教學與學習的操作;依照遊戲軟體每堂練習的結果與學生填答問卷的狀態進行資料分析,有效樣本136份。問卷的內容參閱相關之文獻後進行調整,其內容包含「成就動機」、「玩遊戲之自我效能」、「遊戲焦慮」、「遊戲興趣」與「學習價值」及「學習表現」之構面進行分析,再歸納出以下幾點結論:(一) 成就動機與遊戲焦慮具有正相關。(二) 成就動機與遊戲興趣具有正相關。(三) 玩遊戲自我效能與遊戲焦慮具有正相關。(四) 玩遊戲之自我效能與遊戲興趣呈正相關。(五) 遊戲焦慮與學習價值無顯著相關。(六) 遊戲興趣與學習價值具正相關。(七) 學習價值與學習表現具正相關。(八) 學習焦慮經由學習價值中介與學習表現無顯著相關。(九) 學習興趣經由學習價值中介與學習表現具負相關,獲得支持。根據所有構面實際執行後再將其作相關分析發現,以「The Rhythm Trainer APP」遊戲軟體進行音樂節奏教學,學習者之學習表現明顯進步。Item 教師思考風格、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2014) 李雅婷; Li, Ya-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思考風格、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之間的關係。採用調查研究法。問卷內容包含「教師基本資料」、「教師思考風格量表」、「教師成就動機量表」與「教師工作投入量表」四個部分,本研究以309位教師為研究對象,依據調查結果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得結論如下: 一、教師思考風格傾向整體而言偏向「司法型」,在思考風格「行政型」傾向最不明顯;教師的成就動機現況屬於中等以上程度;教師的工作投入現況屬於高度工作投入。 二、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服務地區的教師在思考風格傾向「立法型」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1-40歲的教師;21年以上服務年資的教師高於服務年資6-10年的教師;高中、職與國小的教師高於國中教師;北北基地區的教師高於在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三、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單位的教師在思考風格「行政型」傾向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0歲以下的教師;已婚教師高於未婚教師;高中、職的教師高於國中小教師。 四、不同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服務地區的教師在思考風格傾向「司法型」傾向上有顯著差異:教師服務年資在21年以上高於6-10年的教師;國小教師高於國中教師;教師服務地區在北北基地區高於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五、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擔任職務的教師,在「成就動機」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0歲以下教師與31-40歲教師;服務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高於6-10年的教師;高中職教師高於國中、小教師;兼任行政的教師高於導師。 六、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擔任職務、服務地區的教師,在「工作投入」上有顯著差異: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41歲以上教師高於31-40歲教師;服務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高於6-10年的教師;高中職教師得分高於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高於國中教師;兼任行政的教師高於導師;北北基地區的教師高於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七、教師思考風格「立法型」、「行政性」、「司法型」與成就動機有正相關。 八、教師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有正相關。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育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學齡前兒童之成就目標設定與其氣質組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6-??) 龔美娟; 雷庚玲; Mei-Juan Kung; Keng-Ling Lay過去研究礙於研究派典之缺失,不易凸顯學齡前兒童目標設定之個別差異。本研究修改Atkinson與Litwin(1960)的套圈圈派典,探討具不同目標設定的學齡前兒童之氣質組型的個別差異。參與者為138 位兒童(4 歲8 個月至7 歲)。每位兒童皆個別進行十次套圈圈遊戲,而每次皆可自行選擇其投擲難度。本研究依據兒童在套圈圈過程中的目標設定傾向而將其分至目標設定過低、適中或過高組。以母親所填寫之兒童行為量表(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CBQ)設定騰動性/外向性、負向情感、主動控制與害怕等四個氣質指標,並依此進行非階層式群聚分析,將所有兒童的氣質組型分為三個群聚。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顯示,不同目標設定組別之兒童分布在此三個群聚的人數百分比具顯著差異。有持平的騰動性/外向性氣質傾向、但具較高害怕、較高負向情感氣質傾向與較高主動控制傾向的氣質組型是目標設定適中組分布比例最高的群聚。本研究顯示了以組型而非個別氣質向度探討成就動機個別差異之優勢。Item 國中生動機涉入之分類結構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張映芬; 程炳林; Ymg-FenChang; Biing-Lin Cherng當代教育心理學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可區分動機信念、動機涉入、動機策略三大領域,但是針對動機涉入的研究較少,且國內外的研究也尚無動機涉入之分類架構。因此,本研究試圖建構動機涉入的分類架構,考驗其與觀察資料的適配度,並進一步建構「動機涉入模式」探討成就動機、動機涉入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受試者取自台灣地區1224名國二學生,所蒐集的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所建構「動機涉入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二、本研究所建構的「動機涉入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且變項間關係的假定亦獲得支持:求成需求能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負向預測不適應性動機涉入;避敗需求能正向預測不適應性動機涉入;適應性動機涉入能正向預測學業成就,不適應性動機涉入則負向預測學業成就。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