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高中生創意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整學習之關聯之研究:以創造性自我調節、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
    (2024) 王子軒; Wang, Tzu-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創意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整學習之影響,並考驗創造性自我調節與情緒調節在創意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整學習間的序列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第112學年度的在學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便利抽樣4 所高中職,共11個班級,總計159名學生。本研究以「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情緒調節量表」、「創意自我效能量表」與「自我調整學習量表」為研究工具,以皮爾森相關、階層迴歸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一、傾向使用創意自我效能的國中生,自我調整學習越佳。二、創造性自我調節與情緒調節在創意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整學習有序列中介的效果:傾向使用創意自我效能的高中職生,會透過增加其創造性自我調節,以及情緒調節的程度,進而提升自我調整學習能力。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後續研究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正體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研究
    (2024) 江珮榆; Chiang, Pei-Yu
    本研究旨在發展及探討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之信、效度,並進一步分析年齡、性別及幽默從業經驗對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之影響。本研究翻譯Silvia等人(2021)編製的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短版(Humor Efficacy and Identity Short Scales, HEISS)8題及原始量表其餘的16題,共計24題。以臺灣地區197名大學及研究學生為預試樣本,透過項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刪題及確認正式量表題目,形成24題的正體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Humor Efficacy and IdentityScales, HEIS-TC)長版,以及8題的HEISS-TC短版。接著以706名各領域在職成人、237名大學生以及42名幽默從業人員為正式樣本進行施測,並且同步施測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創意自我效能、大五人格暗黑四特質以及玩興等效標測量。據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效標關連分析,並比較不同性別、年齡及幽默從業經驗群體之差異。研究結果如下:一、 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長版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962,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920到 .967;短版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900,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837到 .894。重測信度長版總量表相關為 .974,總量表與各分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553到 .905,短版量表重測信度相關係數總量表間相關為 .918,各構面與總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 .682到 .824之間,皆為高度正相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以及重測信度。 二、 本研究分別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瞭解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量表長版及短版之建構效度:模式適配度除χ2外,其他適配性指標均達到標準,每個因素的負荷量均顯著(p < .001),具有良好的結構有效性。而短版量表在建構效度、適配度方面皆優於長版量表,因此本研究採用8題之短版量表作為後續研究量表。 三、 效標關聯效度方面,分為三個效標分類:幽默相關測量的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幽默風格與嘲笑風格;「自我效能」相關測量的創意自我效能;幽默特質相關測量的大五人格、暗黑四特質及玩興。整體而言中文版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與多向度幽默感、搞笑風格、創意自我效能及玩興有高度正相關;與幽默風格中的親和型幽默、自我提升型幽默有高度正相關,和自我貶抑型幽默有中低度正相關;與嘲笑風格中的喜被笑有中低度正相關;與暗黑四特質中的自戀有高正相關;與大五人格中的開放性人格、外向性人格有高度的正相關。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四、 在幽默從業經驗、性別與年齡對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的影響方面,具幽默從業經驗的喜劇工作者不論在幽默自我效能、幽默自我認同皆顯著高於大學生及成人,而一般成人與大學生無顯著差異;性別方面不論是幽默自我效能或是幽默自我認同,男性平均分皆高於女性,並有顯著差異。但年齡與幽默自我效能與認同無顯著相關。研究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作為參考。
  • Item
    探討STEM導向程式設計課程對於運算思維傾向、程式自我效能與創意自我效能之影響
    (2023) 林映慈; Lin, Ying-Tzu
    STEM教育模式,是一種跨領域的教學方式,其核心科目為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有別於傳統的課堂授課以教師講述為中心,STEM教育則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思考並解決問題。然而,過去研究中對於運算思維和創造力幾乎是以試題和圖形的測驗方式評估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與創造力,鮮少探討個人的情意面向。本研究藉由STEM課程以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使用積木程式編輯平台輔助STEM導向的課程教學,並結合環境議題,課程共為期10週。研究對象為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男生57人、女生47人,共104人。本研究採用單一組前後測設計,並蒐集學生的運算思維傾向、程式與創意自我效能問卷,以成對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學生藉由STEM導向程式設計課程,其運算思維傾向、創意自我效能與程式自我效能的改變情形以及各變項對程式自我效能的預測情形。此外,本研究亦針對完成之作品進行評分,探討作品表現與程式自我效能、創意自我效能以及運算思維傾向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STEM導向課程前後其創意自我效能與程式自我效能總量以及程式自我效能中的邏輯、獨立、鷹架、自律學習與複雜任務均獲得顯著提升,然而在運算思維傾向上沒有顯著提升。多元回歸結果顯示創意自我效能、運算思維傾向中的模式一般化、抽象化、問題評估能預測學生程式自我效能。作品評分中的評分項目與程式自我效能的構面、運算思維傾向的構面達正向低度相關。因此,學生除了學習程式設計的技能外也透過作品的創作提高他們的創意信心,進而能提升對於程式設計的信心。對此,建議未來課程中可以多鼓勵學生發揮創意進行創作,以提升學生對撰寫程式的信心。
  • Item
    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的快樂及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
    (2006) 陳姳蓁
    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快樂及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係探討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的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之現況、相關及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153位高雄市三民區及105位美國馬里蘭州、德州、加州的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258名。以研究者自編之「快樂量表」及「創造力自我效能量表」做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1.國小高年級學生普遍是快樂的,且創造力自我效能亦佳。 2.國小學生的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3.美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的表現上皆優於台灣學生,且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並提出實務及研究上之建議做為參考。
  • Item
    不同發展階段的創造性潛能與傾向潛在組型及創意自我效能中介效果
    (2015) 張雨霖; Chang, YuLin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及情意傾向,在量與組型方面的發展趨勢,並青少年階段為例,探討創意自我效能在不同學習階段對於創造性潛能及傾向的中介效果。研究一的研究參與者係由研究者於臺灣北中南東區以便利取樣、叢集取樣的方式,由自行收集1185名國中及高中職學生(男性49.2%,有效回收率80.94%)。為擴展本研究分析的範圍,另納入兩筆過去其他研究收集的資料,分別為194名大學及在職碩士專班學生,以及2931名國小、國中學生,共計採用4310名研究參與者的資料。研究二的研究參與者則為研究者由研究一的參與者中以便利取樣方式選取507名進行施測與分析。研究工具包含:新編創造圖形(畫人)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創意自我效能量表。研究一首先採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以及趨向分析,分別分析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在新編創造圖形思考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的差異以及發展趨向,接著使用潛在剖面分析技術,探討全體研究參與者的創造性潛在剖面組型,並且透過卡方檢定比較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數分布差異。研究二使用t檢定檢驗不同學習階段的創意自我效能差異,並使用階層迴歸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othed)檢驗創意自我效能對擴散性思考及創造傾向在不同學習階段上的中介效果差異。研究結果為:(一)由國小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創造性認知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不僅整體有發展階段上的差異,且流暢、變通、獨創、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中,除冒險之外大致上都有顯著的線性趨向,惟流暢、變通、獨創每個學習階段之間都有差異且穩定上升的趨勢比較明顯;冒險沒有階段上的差異;好奇、想像、挑戰在國中與高中之間有顯著差異,整體雖有線性趨向但較為平緩。(二)由小學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可透過圖形創造思考的流暢、變通、獨創,以及創造性傾向的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抽取並建構四個組型的潛在剖面模型,分別命名為「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低思低傾」。(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及以上學生各階段在四個組型的人數百分比有顯著差異,國中較小學增加超高思超清、高思低傾,減少低思低傾;高中較國中增加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減少低思低傾;大學及以上較高中增加超高思高傾與高思低傾,減少中低思高傾及低思低傾。(四)高中學生的創意自我效能全量表及「創意思考策略」、「創意成品信念」顯著高於國中生,「抗衡負面評價」與國中生沒有差異。(五)整體而言,創意自我效能在青少年的創造性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之交互影響關係中,扮演中介的重要角色。惟國中階段創意自我效能以及各分量表對擴散性思考與創造傾向關連性之中介效果大於高中階段。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內不同學習階段推動創造力教育的著墨重點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