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投入、自我效能及工作壓力之研究(2009) 吳宛芯; Wan Sin Wu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投入、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現況及關係,並進一步分析個人背景變項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問卷由研究者自編,其內容乃參考其他研究者之問卷,加以彙整改編,作為編製研究問卷之依據,編製成「特教教師工作投入、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調查問卷」。 問卷部分採簡單隨機抽樣,母群為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272人。針對未進行預詴之樣本242人以抽籤方式選取80%,共194人發出正式問卷,回收174份,有效問卷為173份。 本研究從回收173份問卷所蒐集的資料,經統計分析得到的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 一、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現況部分,在「教師自我效能」方面,以「個人教學自我效能」的得分最高;在「教師工作壓力」方面,以「家長壓力」的得分最高;而「教師工作投入」,以「工作評價」的得分最高。 二、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會因性別、教學年資以及兼任行政狀況不同有顯著差異。 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個人教學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認同上有差異存在,男性受訪者在「個人教學自我效能」以及「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形明顯高於女性受訪者。 不同教學年資的受訪者,在「一般教學自我效能」方面,教學年資為1-5年的教師得分顯低於教學年資為6-10年與11-15年的教師,在「家長壓力」與「工作壓力」方面,教學年資為1-5年與6-10年的教師得分明顯低於教學年資為11-15年的教師,在「學校壓力」方面,教學年資為6-10年的教師得分明顯低於教學年資為11-15年的教師。 不同兼任行政狀況的受訪者,未兼任行政的特教教師在「學校壓力」上的得分較兼任行政的特教教師為高。 三、在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方面,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之間具有正相關存在,顯示兩者有密切關係。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投入」之間也具有正相關存在。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間具有正相關存在,顯示兩者有密切關聯。 關鍵詞:資源班教師,工作投入,自我效能,工作壓力Item 菲籍員工之人格特質、海外適應、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2009) 向慧娟; Hsiang, Hui - Chua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菲籍員工在人格特質、海外適應、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間的差異與關係,並針對(1) 不同人口學變項在海外適應、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的差異情形,(2) 菲籍員工人格特質、海外適應、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情形進行檢驗。 本研究以調查法進行,研究對象為新竹地區某家科技公司之菲籍員工,以2008年度考績為基準發放問卷,凡具資格者皆需填寫問卷,有效樣本共計431位。研究工具包括「五大人格特質量表」、「海外適應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徑路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人口學變項中,性別、年齡及在台年資對工作績效有顯著差異;而人口學變項對海外適應及工作投入皆沒有顯著差異。 二、人格特質中,神經質與外向性對海外適應有顯著差異。 三、海外適應與工作投入有顯著相關。 四、海外適應及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無顯著相關。 最後,研究者依據各項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企業界實務上運用及後續研究上之參考。Item 臺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2011) 楊凱翔; YANG KAI HSIANG本研究希望了解台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現況;不同個人變項與背景變項之間,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差異之情形;並希望探討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99年度台北市成年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服務之教保人員為受詴對象,採普查方式進行,以自編之「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感受問卷」與「機構主管問卷」為研究工具。發出問卷349份,回收有效問卷248份。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檢定、Spearman等級相關考驗統計方式進行處理。 研究結論如下: 1. 服務年資及月薪越高,工作投入程度越高。而機構環境變項部分,除機構規模越大,工作投入越低、工作壓力越高外,機構提供全日型服務或教保人員以輪班方式進行值班時的工作投入最低、工作壓力最高。 2. 工作投入程度越高,工作壓力越低。Item 教師思考風格、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2014) 李雅婷; Li, Ya-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思考風格、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之間的關係。採用調查研究法。問卷內容包含「教師基本資料」、「教師思考風格量表」、「教師成就動機量表」與「教師工作投入量表」四個部分,本研究以309位教師為研究對象,依據調查結果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得結論如下: 一、教師思考風格傾向整體而言偏向「司法型」,在思考風格「行政型」傾向最不明顯;教師的成就動機現況屬於中等以上程度;教師的工作投入現況屬於高度工作投入。 二、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服務地區的教師在思考風格傾向「立法型」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1-40歲的教師;21年以上服務年資的教師高於服務年資6-10年的教師;高中、職與國小的教師高於國中教師;北北基地區的教師高於在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三、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單位的教師在思考風格「行政型」傾向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0歲以下的教師;已婚教師高於未婚教師;高中、職的教師高於國中小教師。 四、不同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服務地區的教師在思考風格傾向「司法型」傾向上有顯著差異:教師服務年資在21年以上高於6-10年的教師;國小教師高於國中教師;教師服務地區在北北基地區高於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五、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擔任職務的教師,在「成就動機」上有顯著差異:41歲以上教師高於30歲以下教師與31-40歲教師;服務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高於6-10年的教師;高中職教師高於國中、小教師;兼任行政的教師高於導師。 六、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服務單位、擔任職務、服務地區的教師,在「工作投入」上有顯著差異: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41歲以上教師高於31-40歲教師;服務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高於6-10年的教師;高中職教師得分高於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高於國中教師;兼任行政的教師高於導師;北北基地區的教師高於北北基地區以外的教師。 七、教師思考風格「立法型」、「行政性」、「司法型」與成就動機有正相關。 八、教師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有正相關。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育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輪調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2010) 紀明德; CHI, Ming-Der在探討大學自主經營時,絕不能忽略高等教育在組織結構中,最為具體且根本的行政管理,這也是各校共通面臨的問題。本來,學校的組織行為與企業體相去不遠,因管理之終極不外人事與財務,但大學校院是一個鬆散的層級組織,在學術自由為大學校院運作的最高原則下,經營管理其實是受制於學術行為的。在大學校院的行政作為,都是以支持教學、研究與服務之順利運轉為最優先考量的。所以,在教學、研究與服務方面須追求卓越與提昇時,行政經營管理方面則為確保高等教育產業,能永續運轉而必須著重追求效率與效能。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透過工作輪調對工作投入產生的影響及現況來進行探討與分析,並根據研究之結果,提出建議,期能提供大學校院有效推展學生事務工作之參考。 基於前述的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的結論歸納如下: 一、我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多數認同工作輪調制度,卻又缺少意願配合的矛盾現象。 二、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於工作投入的程度,較偏向「工作成就」層面,其次為「工作比重」層面,再其次為「工作認同」層面的投入。 三、不同學校地區的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在工作輪調上的看法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學校地區的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在工作投入的情況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學校類型的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在工作投入的情況有顯著差異。 六、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背景變項,在工作輪調的看法上對工作投入具有預測力。 綜合本研究結論,提出對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學校、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以及對未來研究等參考。Item 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研究(2005) 岳成峰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現況、關係及有關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的調查研究法,以全國1026位生活輔導組成員為研究對象,實施普查,並以「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內容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工作價值觀,包括自我成長取向、自我實現取向、尊嚴取向、社會互動取向、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安定與免於焦慮的取向及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等七個層面;第二部份為工作投入:包括工作比重取向、工作認同取向、工作成就取向等三個層面;第三部份為生活輔導組成員背景資料;主要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 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評估工作價值觀的重要性,較重視「社會互動取向」及「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層面,而較不重視「自我實現取向」及「安定與免於焦慮取向」層面。 二、 我國大學院校生活輔導組成員對於工作投入的程度,較偏向「工作比重取向」層面,其次為「工作成就取向」層面,再其次為「工作認同取向」層面的投入。 三、 部分個人背景因素(性別、身份類別、婚姻狀況)與部分學校背景因素(學校生職比、工作環境整體評價)不同的生活輔導組成員,在工作價值觀的重視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 部分個人背景因素(服務年資、擔任職務、身份類別、主要承辦業務)與部分學校背景因素(學校性質、學校地區、工作環境整體評價)不同的生活輔導組成員,在工作投入的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五、 生活輔導組成員大部分工作價值觀(整體工作價值觀、目的性價值領域、及自我成長取向、自我實現取向、尊嚴取向、社會互動取向、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等五層面)與工作投入有顯著相關。 六、 生活輔導組成員部分背景變項(工作環境整體評價、學校性質、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生職比、身份類別)與部分工作價值觀(尊嚴取向、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社會互動取向)對工作投入有顯著預測力。 最後,依據發現與結論,分別針對生活輔導組成員、學校、相關教育主管機關及學術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生活輔導組成員 工作價值觀 工作投入Item 國小實習教師的角色知覺、工作投入與專業成長之因果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吳和堂; 鍾明翰; Ho-TangWu; Ming-Han Chu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實習教師的角色知覺、工作投入與專業成長三者的現況、相關與因果關係。經用自編的國小實習教師角色知覺、工作投入與專業成長問卷,共施測256位國小實習教師,經描述性統計、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分析後發現:國小實習教師在整體角色知覺、工作投入、專業成長上都達中等以上程度,三者彼此之間也都有顯著的正相關。在因果關係方面,本研究發現角色知覺是透過工作投入,來影響專業成長。依據發現,首先,建議國小實習教師要更積極與正向地深入認識教師角色。其次,建議實習教師工作投入應更積極。最後,建議在未來研究上增加角色知覺、工作投入的層面,以找出更多影響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