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在陪伴中活出真我-偏鄉孩童照顧者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之敘事研究
    (2022) 郭盈彣; Kuo, Ying-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非營利組織弱勢兒童課後照顧班中的照顧人員,其生命經驗及生涯召喚與課後照顧班之相互影響與轉化。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敘事取向方法,藉由深度訪談一位東部非營利課後照顧機構創始成員,讓研究參與者的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內涵能透過故事展現,同時以「整體—形式」與「整體—內容」兩種資料分析方式,呈現孩童照顧者之獨特的生命歷程與生涯召喚內涵。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之生命由幼年喪母的失落貫穿及驅動,其中的孤獨與焦慮更是主要軸線,心裡冒出的「然後呢?」引導他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與答案。失去母親,讓他開啟了一段覺醒與自我建構之旅。在中年明確收到來自神的生涯召喚前,生命主題為「在焦慮中尋找生命意義」;受到神的呼召後,生命主題則為「在課後照顧班裡整合療癒」,在課後照顧班轉化過往受苦經驗。 而其生涯召喚經驗以信仰為核心內涵,自回應召喚後,他視神為生命的導師及超越個人的大我力量,於此同時,他也將課後照顧班打造為自我療癒的基地,在此與靈性自我進一步相遇及整合,將原有悲傷孤獨小調的生命主題曲,轉變為輕快明亮進行曲,轉化歷程令人動容。 本研究除了透過敘說貼近偏鄉孩童照顧者的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歷程,最後也依據研究結果對非營利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一位終身學習母親生命經驗的敍事研究
    (2021) 李麗茹; Lee, Li-Ju
    本研究是一位終身學習母親對其生命經驗的自我敘事研究。研究者藉由自我敘事的文本故事,嘗試以終身學習為主軸,從過去的生命經驗中,探討其重要的主題與意義,並以此自我覺察生命歷程裏,因學習而引發新的實踐行動。研究者以敘事分析其一生的人際關係和生活主題,從八個不同的面向檢視人際關係,探索五個生活主題中發現,建立終身學習觀念前後階段中,存在著相同的生活主題,卻又顯現不同的風貌、呈現出不同的人際角色扮演。此外,更透過深入探究文本後,找到研究者偏向樂觀的敍事基調。本研究以Crossley參考McAdams所提出的敘事心理分析為藍圖,自生活文本中,整理出故事六大問題的答案。研究發現,透過終身學習引發個人觀念轉化,讓生命經驗不斷累積及深化,使研究者從一位有著固定框架、思考僵化的平凡婦女,轉化成一位願意思考、懂得寬容的終身學習母親。研究者綜觀其人生,因為學習而更加樂觀幸福,並且更勇於追求自己的目標;同時覺察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除了學習自我探索、增加教養孩子的各方面知識及經營家庭動力之外,更透過敘事分析瞭解,終身學習的過程,常能洞察自己內在動機與渴望,接續亦能引發一連串實踐行動,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以及期許自我實現完成目標、成為一位助人工作者。
  • Item
    地理為生活?-國一學生地理學習經驗之探究
    (2019) 莊孔一; Chuang, Kung-Yi
    地理學是一項與生活連結的學科,然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地理科的過程中是如何形成學習經驗,又是如何詮釋地理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連結,卻鮮少受到學校地理教育的關注。於是,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國一學生學習地理的經驗樣貌,從中理解學生如何詮釋地理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連結。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某所國中的一個國一班級的地理課堂,作為研究場域及個案,進行一個學期的課堂觀察與學習文件蒐集,並綜合兩位研究參與者的深度訪談資料,藉此探究學生的地理學習經驗及與生活連結的詮釋。研究結論如下:(一)兩位國一學生地理學習經驗的樣貌反映在其設想、參與及描述的差異;(二)兩位國一學生詮釋地理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連結,呈現具體至抽象的多種層次。
  • Item
    聽於無形.覺於有情~~三名有聾父母之聽子女的經驗敘說
    (2008) 沈香君
    本研究透過三名聽子女-雨、晴和風的敘說,瞭解她們在聾父母家庭中成長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在與她們頻繁互動下,進行多次訪談並蒐集相關文件資料,為期約六個月。資料經分析與詮釋後,先呈現她們個別的生命故事,再提出一些核心議題。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她們因父母是聾人而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成長,所需的知識和情感較少從 聾父母處得到滿足。 二、父母的聾讓她們淬煉出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具包容心;並因接觸聾與聽兩個 世界,獲致特別的生命經驗,但也對她們在婚姻和生育之路上造成阻礙。 三、有聾父母的她們早期經歷較疏離的親子和手足關係,而聽祖父母的介入則 同時是影響親子關係的助力與阻力。 四、聾父母常成聽子女心中永遠無法卸下的重責,尤其對手語最佳者更是如 此,因而需要與其他手足共同分擔責任。 五、手語不僅是親子溝通的方式,更是讓聽子女深入聾父母生活及傳遞「聽祖父母-聾父母-聽子女」三代情感的媒介。 整體而言,父母的聾雖讓聽子女有獨特的經驗和感受,但未必是形構家中問題的根源,「家庭成員間有無傳遞想法與情感的良好管道」才是關鍵,而讓聽子女從小接受雙語教育,將能助益其在各方面的適應。
  • Item
    打造金鷹傳奇-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創造性人格特質與生活經驗探究
    (2007) 方麗琴
    打造金鷹傳奇- 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創造性人格特質與生活經驗探究 方麗琴 摘要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法,以五位傑出身心障礙者為研究主體,探討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創造性人格特質與生活經驗,及詮釋系統理論對於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影響與意義。 在資料蒐集方面,主要以深度訪談、研究日誌及其他相關文件等方式進行;再配合反覆閱讀逐字稿、訪談紀錄,從中做紮根資料分析、組合及歸類,以理解並建構資料之間的意義及關係。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創造性人格特質之共同性為真誠,其他好奇、使命感、人格開放、自信等特質為人格特質之次要相同性;而在生活經驗方面分為領域、學門、個人等三要素,領域方面包括輔具、宗教、歧視和接納、誘因;學門包含了特殊體制、組織氣氛、楷模等因素;個人則受婚姻、人格特質、家庭氣氛、父母親等際遇所影響。可見系統論的互動形態對於傑出障礙者具有其特異性的影響。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發現,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企盼在個人、家庭社會方面均對身心障礙者的未來有所幫助。
  • Item
    幼兒園生活經驗
    (2009) 廖秀紋
    本研究指在瞭解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及幼兒個人因素與幼兒園因素與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之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十所幼兒園之大班幼兒,共56位。 本研究以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經過二個半月共412個小時觀察與23次的教師訪談,資料整理後將幼兒的學校生活經驗分為「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銜接時間」。並利用SPSS 17.0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探討幼兒從事各層面活動的情形,以及不同幼兒性別、園所地區、園所性質、教學型態的幼兒在幼兒園中從事各項活動時間上的差異性。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幼兒園中花最多時間在「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上,而後依序是「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銜接時間」,並可見「學習層面」及「自由活動層面」的活動時間是相互擠壓的。 二、「學習層面」中以國語課程的教授最為普遍,時間也最長,並以團體教學方式較多;「自由活動層面」以遊戲的活動時間較長,而遊戲類別中以旁觀遊戲時間最長;「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以休息及飲食的時間為主,但由於教師的管理方式而使時間的長短有所差異;「銜接時間」幼兒多為等待的時間,幼兒個人特質會造成銜接時間「質」上的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中各層面的活動項目及時間上差異不大;但不同園所地區、園所性質及教學型態的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四、研究對象在各活動層面的共同參與者不同,從事「學習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及「銜接時間」活動,幼兒的共同參與者以「教師+同學」為最多;而在「自由活動層面」上,幼兒較常「獨自」進行活動,或與「同學」共同進行。 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對幼兒園、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幼兒繪畫主題和內容呈現之生活經驗
    (2018) 褚唯真; Chu, Wei-Chen
    本研究希望探討幼兒繪畫呈現了哪些生活經驗。本研究主要以觀察記錄、訪談、文件蒐集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在幼兒繪畫時,以錄影和錄音的方式輔助紀錄幼兒言談和行為動作。訪談對象包含幼兒、教師與家長,以了解幼兒的繪畫及生活經驗。研究對象包含四位幼兒。本研究以三個月時間蒐集資料,以幼兒入班時自由創作時間蒐集畫作。本研究總共蒐集100幅自由畫作品,以繪畫作品輔以訪談內容,分析繪畫主題。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幼兒對於有興趣的內容或是主題課程為主要的繪畫主題 二、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成為繪畫主題 三、結合幼兒的兩種經驗呈現於繪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