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課程領導的運作與實踐:外部專家入校協助之個案研究(2022) 余佩欣; Yu, Pei-Hsin因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變革,國民中學需自行發展校本彈性課程,致使各校對於課程領導與課程發展的增能需求應運而生;在眾多增能活動辦理形式中,「外部專家入校協助」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作法。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場域中外部專家入校協助課程發展的機制與影響,欲瞭解外部專家可能發揮的課程領導作用,以及其對學校人員之課程領導能力所產生的影響。本研究以課程領導的應用與深耕計畫為研究場域,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以臺灣的一所國民中學及其長期合作的外部專家為研究對象,訪談7名學校人員與外部專家,並檢視相關會議記錄共計20份,將結果討論分析並回應研究問題。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 滿足課程發展各時期需求的「便利商店」:多角色、多功能的外部專家 2. 課程領導者的範疇可被重新定義:納入討論外部專家 3. 實踐課程領導的新取向:外部專家長期入校協助 4. 未來的沙塔國中:可獨立發展課程並應需求主動尋求外部協助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當局、有課程發展需求的學校機構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作參考。Item 學校領導動力促發學校改進之個案研究(2022) 林彥呈; Lin, Yen-Cheng本研究乃主要探討個案學校啟動改進治理與經營策略之脈絡,故以一所臺灣中部高中作為個案,透過學校改進理論與學校領導動力為理論基礎,聚焦探究學校如何透過重塑組織提升學校領導動力,以及讓學校持續改進之發展策略、機制與經驗,最後作為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的參考。研究過程採取文件分析與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而訪談對象包含個案學校的前任校長、現任校長、秘書、前任主任以及兩位專任教師,共6位教育人員,進而在學校改進過程當中,瞭解校長、教師、社群的互動所形成的學校領導動力變化。而綜合文獻探討及訪談研究結果之結論如下:壹、個案學校推動改進方案目的在於回應外部壓力及實踐教育理念。貳、外部壓力激發個案學校動能開啟改進,但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帶來新挑戰。參、校長領導引發教師內在動機搭配學校主管高執行力,帶動教師自我提升與社群發展,為學校改進的重要關鍵。肆、學校改進後產生的凝聚感與成就感,為持續提升領導動力的來源。伍、學校關鍵成員的教育理念與新課綱精神相符,使個案學校改進與課綱前置準備工作相輔相成。陸、使命感讓學校成員為教育理念付出,獲得榮譽感是學校改進的價值所在。Item 驅動學校發展的資料運用:一所公立高中之實踐經驗(2011) 張淑涵; Shu-Han Chang自1980年代以來,歐美主要國家普遍以學校本位管理作為教育改革的主流策略,強調學校應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被賦予更多自主經營的空間,學校成員也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美國自2002年布希總統頒佈《不讓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後,講求標準本位績效責任使資料運用與科學本位研究成為美國教育文化的一部份,越來越多國家亦透過學校效能與改進國際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ICSEI)分享資料運用的知識與經驗,以瞭解資料運用在不同教育體制和政策下的實施情況。 然而,綜觀我國針對資料運用之相關研究發現,其研究內容皆著重於瞭解目前我國各級學校之資料運用現況,此外,對於學校如何運用資料以促進學校發展的實踐歷程之探討更是付之闕如。基於此,研究者透過實際參與「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計畫」的過程中,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取徑,運用文件分析法、訪談法與觀察法蒐集資料,以瞭解個案學校─洛陽高中之背景脈絡,進而探討其一步步自「評鑑」、「診斷」、而「計劃」以促進學校改進的資料運用歷程,最後則進一步分析影響洛陽高中資料運用之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洛陽高中在重新定位再出發的脈絡下參與資料運用計畫 貳、洛陽高中學校成員對於「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整合型計畫」從一開始的疑慮觀望轉為積極主動 參、大學研究團隊與洛陽高中之協作關係有助其實踐資料運用之循環歷程 肆、資料有助洛陽高中學校行政人員正視問題,資料運用歷程有助洛陽高中整體學校發展 伍、促動洛陽高中學校成員運用資料的因素為外在政策的壓力與校長的導入 陸、影響洛陽高中學校成員運用資料之因素有時間不足、教師認同與個人使用資料的能力 基於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學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革新之個案研究(2009) 江惠真; Hui-chenChiang保羅中學因應學校求發展,啟動學校革新計畫,在革新計畫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學校深感教師在學校革新的關鍵性角色,於是配合學校革新重點工作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保羅中學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乃採階段性分年實施,評鑑規準包括四大層面: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並依規準,採不同評鑑方式如教師自評、教學觀察、學生課程滿意度調查及教學檔案建置等。而其所得結果不與考核結合,主要運用在專業成長,學校專業成長機制計有專業成長工作坊、教師個人成長計畫、教學輔導教師之安排等。從88學年度開始之先期作法,至95學年度後所進行之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其在學校發展計畫之框架下漸次推展,帶動了學校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之革新。 根據保羅中學之個案,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革新脈絡歷經課程本位化、學校社區化及優質化。 二、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歷程由萌芽期、適應期的先期導入,隨組織文化的改變進入制度化的發展期。 三、 法源依據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資源提供是主要影響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的學校外部因素。 四、 組織文化的氛圍及評鑑結果的運用是主要影響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的學校內部因素。 五、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使組織學習層次從個人提升至社群,並涉及學校既有價值及規範重設之歷程。 六、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使組織文化從重視和諧走向評鑑探究的專業發展導向文化。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亦引申其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革新的啟示。 關鍵字: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校革新、組織文化、組織學習Item 自主管理推動學校改進之個案研究─以高中優質化為例(2017) 林佑倫; Lin, You-Lun優質化輔助方案是我國為符應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所推動的學校改進方案,實施至今已近十年,而審核各校申請通過與否的準則之一即是各校在自主管理的規畫與實施,足見自主管理機制對於推動方案的重要性。 據此本研究乃主要探討自主管理機制對學校實施改進方案的影響,故以兩所北區高中作為個案,透過學校改進理論與學校本位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以歸納兩所個案學校承辦優質化輔助方案的模式、策略與成效,並以此分析自主管理機制對學校改進的意義與重要性。 研究過程採取文件分析與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而訪談對象包含兩所學校參與方案的校長、主任、兩位組長、以及兩位專任教師,共12位教育人員,而綜合文獻探討及訪談研究結果之結論如下: 壹、學校持續推動改進方案目的在於回應變動中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貳、學校自主管理的變革者是策動學校自主改進的重要關鍵。 參、自主管理機制可以調控學校改進的整體運作。 肆、自主管理具備回饋機制,促使學校轉型為學習型組織。 伍、校本變革者的使命感是學校持續推動改進的動因。Item 大學與學校協作下學校發展主任的理念、策略與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0-03-??) 梁歆; 黃顯華; Xin Liang; Hin-Wah Wong本文主要報告了一個長期持續研究的初步和部分的發現,即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學校發展主任在協助學校整體改革中所發揮的作用。報告主要聚焦在以下兩點:(1)SDO是如何幫助並促進學校改進的,換句話說,SDO都採用哪些策略促使學校改進,以及SDO對這些策略的看法;(2)SDO在學校改進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訪談和文件搜集。研究發現,學校發展主任秉持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所倡導理念進行學校改進的工作。在夥伴合作的過程中,學校發展主任主要採用五種策略促進學校改進,他們主要扮演著促進者和諍友的角色。Item 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2012-07-31) 潘慧玲; 張素貞; 鄭淑惠; 陳佩英學校效能與改進之領域發展數十年,至今累積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如何衡量 學校改進確實發揮效能,卻是此領域較少著墨的。有鑒於評鑑在典範的更迭下, 愈發重視激發個體權能以及促進組織發展之功能,故可與學校效能與改進研究作 一結合,發展評鑑導向學校發展之學術議題,且進一步將其放入教育場域加以實 踐。本整合型計畫即本乎上述之意圖,延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 心推動之「學校全面發展」前導性研究,以一項總計畫及四項子計畫進行。總計 畫在實施研究之介入(intervention),並彙整各子計畫之成果,兼具行動與研究 之旨趣。而子計畫則以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中的四項議題進行探究:大學與學校 夥伴關係(university and school partnership)、資料驅動決定(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評鑑能力建立 (evaluation capacity building)。計畫共為期三年,以台北縣、桃園縣各兩所國中 為研究場域,期冀研究最後發展出一個大學與學校攜手推動之「評鑑導向的學校 發展模式」,以作下一階段推廣之用。Item 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2012-07-31) 潘慧玲; 張素貞; 鄭淑惠; 陳佩英學校效能與改進之領域發展數十年,至今累積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如何衡量 學校改進確實發揮效能,卻是此領域較少著墨的。有鑒於評鑑在典範的更迭下, 愈發重視激發個體權能以及促進組織發展之功能,故可與學校效能與改進研究作 一結合,發展評鑑導向學校發展之學術議題,且進一步將其放入教育場域加以實 踐。本整合型計畫即本乎上述之意圖,延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 心推動之「學校全面發展」前導性研究,以一項總計畫及四項子計畫進行。總計 畫在實施研究之介入(intervention),並彙整各子計畫之成果,兼具行動與研究 之旨趣。而子計畫則以評鑑導向的學校發展中的四項議題進行探究:大學與學校 夥伴關係(university and school partnership)、資料驅動決定(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及評鑑能力建立 (evaluation capacity building)。計畫共為期三年,以台北縣、桃園縣各兩所國中 為研究場域,期冀研究最後發展出一個大學與學校攜手推動之「評鑑導向的學校 發展模式」,以作下一階段推廣之用。Item 大學與學校協作下學校發展主任的理念、策略與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0-03-??) 梁歆; 黃顯華; Xin Liang; Hin-Wah Wong本文主要報告了一個長期持續研究的初步和部分的發現,即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學校發展主任在協助學校整體改革中所發揮的作用。報告主要聚焦在以下兩點:(1)SDO是如何幫助並促進學校改進的,換句話說,SDO都採用哪些策略促使學校改進,以及SDO對這些策略的看法;(2)SDO在學校改進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訪談和文件搜集。研究發現,學校發展主任秉持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所倡導理念進行學校改進的工作。在夥伴合作的過程中,學校發展主任主要採用五種策略促進學校改進,他們主要扮演著促進者和諍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