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大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23) 許智翔; Hsu, Chin-Hsiang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之含糖飲料行為意圖及其相關的影響因素,以全國大學生為母體,採用橫斷式研究,利用自填式問卷,共回收255份有效問卷。將問卷進行編碼後,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並對模型提出批判與探討。結果與建議如下:一、前一週飲用天數在1天與2天者,其行為意圖顯著低於3天以上者。 二、 研究對象之行為意圖與自覺控制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自覺控制與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 三、 結構方程模型方面,模型配適度不佳,然而在信度以及因素負荷量上數值皆達到可接受之程度,故將來可針對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意圖,進行新的模型探討,值得探討與修改的地方為自覺控制的部分。 四、根據結構方程模型,行為態度與自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有較大之徑路係數且在統計上達到顯著關係,對於行為意圖之預測較佳。 五、 徑路分析上行為態度、自覺控制與行為意圖有統計上的顯著相 關。故將來在大學生含糖飲料或是其他族群之含糖飲料議題上,可優先考慮從行為態度以及自覺控制進行介入計劃之規劃。
  • Item
    非認知技能內涵對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2013) 洪兆樂; CHAO-YUEH, HU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非認知技能內涵對國中生學習成就是否有影響,為了解非認知技能內涵在台灣脈絡中的情形,採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經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之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與潛在變項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 with latent variable, PA-LV),討論非認知技能的測量結構與對學習成就的潛在路徑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一、非認知技能概念具有「遵守規範」、「勤勉進取」和「通情達理」三個面向;二、非認知技能獨立於人口統計變項;三、非認知技能僅「遵守規範」和「勤勉進取」對國中生學習成就有正向影響。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對教育實務及未來相關研究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高中教師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徑路關係之研究
    (2016) 林麗純; Lin, Li-Chun
      個人的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有無影響理財滿意度,為此推動理財教育者和理財實務工作者須有一套系統化的理論架構,以深入瞭解從事理財者的行為與態度之關係,並給予適切地理財知識與金融訊息。本研究依據Shim、Xiao、Barber與Lyons(2009)所建構的理財福祉模型,建構一套屬於高中教師的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三者關係的模型,並以問卷調查收集資料加以實徵。   經本研究驗證,高中教師的理財滿意度確實如Shim等人(2009)的主張,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具有影響力,並以性別、教育程度、修習理財課程多寡與城鄉差異等背景因素分析對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理財態度四個觀察指標,以「安全性」與「自律性」二個觀察變數較佳;理財行為的觀察指標,以「財務規劃」、「儲蓄投資」、「收支平衡」與「信用借貸」較佳。相對地高中教師在「保險與風險」變數的效果量不大,可見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表現呈現出對稱性。 於SEM路徑關係上,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具有直接正向效果,理財態度可解釋理財行為高達82%;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亦具有直接正向效果,其解釋力高達近60%,;而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力是透過理財行為的實踐,其間接效果為近50%,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最大的。
  • Item
    公共衛生人員之組織充能,心理充能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探討
    (2006) 林欣怡; Li, Shin-Yi
    充能的相關研究結果漸漸受到組織與管理者所重視;然組織機構若能提供一充能環境將有助於提升員工充能的程度,進而增加其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緩和因工作壓力所造成之工作疲匱或離職意圖。相對於目前須面臨工作業務轉型之衛生所人員而言,實為重要考量因素。故本研究旨在瞭解公共衛生人員社會人口學基本資料、組織充能、心理充能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並且進一步運用結構方程模式建構公共衛生人員組織充能、心理充能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之模式,以瞭解變項之間直接與間接影響關係。 本研究引用「基層醫療人員充能教育模組發展與成效評價(1/2)」(劉潔心等,2004)第一年調查之部份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選取北區各公共衛生所人員,共計約670人,回收649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5.97%。本研究依Kanter(1977,1979,1993)提出充組織能理論與Spreitzer (1995)則基於Thomas與Velthouse (1990)所提出之心理充能模式為主;選取問卷之部份變項以重新建構為本研究架構之重要變項。 研究結果顯示,公共衛生人員以女性居多,年齡層以31~40歲所佔人數比例最多、已婚、專科畢業者人數佔最多;職務工作經驗豐富,但面臨目前衛生所之業務轉型與組織改造之困境,僅有少數之公共衛生人員參與在職進修。組織充能(Mean=3.23,SD=0.62)、心理充能(Mean=3.61,SD=0.53)、工作滿意度(Mean=3.19,SD=0.48)、組織承諾(Mean=3.38,SD=0.52)皆於中等程度;且彼此之間皆存有高度相關。而在結構方程模式中,潛在變項直接與間接效果之探討部份,組織充能為有效預測心理充能與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指標;而在預測組織承諾之直接效果上並未達顯著,其影響效果主要則需透過工作滿意度,其次為心理充能之因素所產生之間接效果。 由以上可知,若能夠強化衛生所之組織環境以提升其員工自覺充能與工作滿意度,則有助於緩和因工作壓力所造成之工作疲匱或離職意圖等;亦可提升衛生所人員之服務品質與工作效率的程度。研究結果則可做為衛生行政組織之政策或人事管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