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臺北地區愛滋病媒體宣導與民眾知識、信念與預防行為意向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黃淑貞; 徐美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一)瞭解在愛滋病宣導過程中,民眾接收愛滋病資 訊的程度與對愛滋病認知及採取預防行為意向的情形,並探討其間的關係包括: 影響的機轉,是否透過健康信念的改變而達成。(二)分析民眾對宣導過程的意 見,以了解愛滋病宣導活動的成效和其原因。主要的研究方法為電話調查,係於 民國85年4、5月間針對大台北地區包括台北市、台北縣以及基隆市18歲以上民眾 1,111名進行電話訪問,以相關、共變數分析與階層複迴歸的方式分析資料。研 究結果發現:八成以上的受訪者知道愛滋病正確的傳染途徑,但亦有三成至七成 誤以為一些錯誤的途徑亦會感染;民眾對愛滋病的資訊主要來自電視新聞與電視 宣導廣告。一半以上的民眾在未來一年若有性行為時願意使用保險套。愛滋病資 訊主要作用在於增加民眾知識,而不在於影響行為。民眾接受資訊管道愈多者, 愈覺得罹患愛滋病的嚴重性、實行預防行為的有效性及較高的避免愛滋病危險情 境的自我效能。但影響民眾實行預防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為自覺實行預防行為的 障礙性大小及勸服性伴侶戴保險套的自我效能。民眾接受訊息而被影響的社會心 理因素和真正會影響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並不相同。Item 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黃淑貞; 姚元青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係探討個人自覺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和嚴重性與實行良好飲食行為可能得到的利益和障礙及實行的自信心與個人飲食行為的相關。母群體係某國立大學日間部八十二學年度註冊之全體學生共5241人,以分層系統抽樣方式抽取505位樣本從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一)、大學生飲食行為未臻理想:「吃宵夜」與「吃零食」的情形甚為普遍,「吃糙米飯、全麥食品」頻率較低,「喝含糖飲料」、「吃口味較鹹食物」、「添加調味料」及「吃油炸食品」等頻率較高。(二)、性別因素與攝取良好飲食行為有顯著相關。(三)、自覺可能罹患疾病和自覺實行良好飲食行為可得到的好處及可能阻礙以及實行良好飲食行為的自信心均與攝取飲食行為有顯著相關。研究者並對培養大學生飲食行為之教育介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