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
    (2005) 呂永財; Lui Yong-tsai
    教育改革的成敗,繫於教師的良窳,在這一波的教改聲浪中,教師評鑑亦是時勢所趨,因為教學是專業的工作,而評鑑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檢視自己的教學行 為,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本研究是以質性個案研究深入了解「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實際情形,透過觀察、訪談、座談與文件分析中了解個案學校在應用「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系統於教師評鑑時,各實施階段的做法,以及學校人員對於該系統實施的可行性與配套措施的看法;在實施的歷程中,主要是詳述具體運作過程的七大步驟,接著從準備期、實施期、檢討期等三個階段來分析個案學校的實施狀況及推動情形。最後說明本指標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涵,強調:一、培養教師教學反思,落實教學行動;二、增長教師專業權能,促進成長動力;三、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導向終身學習;四、增進教師績效責任,回歸專業形象。 綜言之,本研究依據實徵資料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個案學校應用「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指標」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實施依階段循序進行 二、以學校為單位推動教師評鑑較易進行 三、教師透過評鑑過程的成長回饋,豐碩其教學內涵 四、自、他評教師對學校推動教師評鑑抱持樂觀的態度 五、「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教師評鑑具可行性 六、教師評鑑制度之落實有賴配套措施的提供 七、教師評鑑之推動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 基於以上之結論,本研究提出對於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對未來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對學校之建議 (一)教師評鑑宜逐步推展,才能水到渠成 (二)學校應依據教師的員額,採逐年漸進的方式實施 (三)訂定實施方案,方能有效推展 (四)學校可依據教師評鑑結果,規劃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地方縣市教育局方面 (二)教育部方面 三、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範圍與目的方面 1.本研究可擴大研究不同學校的推動經驗 2.本研究可擴大研究的目的範圍 (二)研究方法方面 1. 推動教師參與行動研究 2. 除了做質性個案研究,亦可做量化問卷調查法研究
  • Item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2011) 謝逸勳; Yi-Hsun, Hs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並分析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以及學校環境變項知覺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差異情形,進而探究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與教師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預測力。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參酌相關文獻後,編制「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新北市202所國民小學為研究母群體,在依據學校規模採取分層隨機抽樣填答人數,共發出526份問卷,份問卷,回收問卷計469份,回收率達89.18%;剔除填答不完整等無效問卷14份,總計有效問卷為45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6.5%。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九項結論: 壹、教師領導運作現況已具相當的實踐,程度最高為個別自我領導。 貳、教師專業發展現況已具相當的實踐,程度最高為培養專業精神。 參、教師知覺教師領導的程度為師專或碩士學歷教師高於學士,且服務年資11 至20年高於5年以下,擔任職務以主任最高。 肆、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發展程度以師專高於碩士與學士,且學校規模13至24班 普遍高於比60班以上學校。 伍、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存有正面相互影響的關係 陸、教師領導中個別自我領導與同儕合作領導會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中增進專業知能、持續專業進修與精進專業實踐的發展 柒、教師領導中同儕合作領導之運作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增進專業知能、持續專業進修與精進專業實踐最為重要 捌、教師領導中個別自我領導之運作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培養專業精神層面影響最大 玖、教師領導中教學文化領導在目前教育現場中最不受重視。
  • Item
    國中教育實務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觀點
    (2010) 陳佳伶; CHEN CHIA LING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底對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實務工作者意義為何?希望藉由本研究從教師專業及教師文化的多重面向分析教育實務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了解基層教師們內心深處的心聲或多樣性的看法。 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兩點: 一、探究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之看法與建議。 二、瞭解「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對教師教學成效提昇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本研究就教師對評鑑計劃的看法與對此計劃的期待,提出以下三點結論: ㄧ、全面溝通的重要,正確評估敎與學的實際需要,讓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的實施有良好的溝通平台。 二、政策透明與公開,政策的制定應廣納教育實務工作者的聲音或想法,縮小計畫訂定與實質參與者間看法的落差。 三、教師的信念影響評鑑計畫的實施,面對教師的聲音,應採漸進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師的疑慮與困難,達成評鑑計劃推行的共識,評鑑計畫才能走得又穩又遠又具成效。 本研究根據相關理論探討、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作為教育當局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單位、教師本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我國國小健康教育教學現況--一項跨縣市的調查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國教月刊社, 2012-09-01) 劉潔心; 晏涵文; 高翠霞
  • Item
    英國《學科領導人標準》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9-??) 蔡宗河
    英國從1988年公布《教育改革法》後,政府對教育的介入越來越直接且深入。1998年「師資培訓局」制定《學科領導人標準》,更希望透過標準化政策來管控學校的課程發展。這種情況對教師專業發展是利或弊,有待進一步釐清。本文旨在探討學科領導人的意涵,及其對我國領域召集人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文分七段,首先述及本文目的;第二段敘述《學科領導人標準》的內涵;第三段簡述我國領域召集人的相關規定及其所面臨的困境;第四段分析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及變革;第五段論述學科領導人國家標準背後的意識型態;第六段歸納此標準對我國中、小學領域召集人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最後提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