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12-??) 劉政宏; 張景媛; 許鼎延; 張瓊文
  • Item
    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劉政宏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提出雙核心動機模式(dual-core motivation model,簡稱DCM)。依據動機與認知心理學相關研究,DCM認為學習動機包含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四個不同成分,其中以情感與執行意志兩個核心成分對學習行為最有直接影響力,而價值與預期等學習動機成分,則主要是經由雙核心成分的中介,間接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研究對象為480位國小六年級學生,使用的工具包含「國小學習動機量表」與「國小學習行為量表」,資料則透過LISREL程式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以檢驗DCM相關概念。結果發現,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屬於不同的動機成分,且DCM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大致獲得觀察資料的支持。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能力信念、學業自我價值後效與學業成就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情緒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6-??) 毛國楠; 劉政宏; 彭淑玲; 李維光; 陳慧娟; HUO-NAN MAO; CHENG-HONG LIU; SHU-LING PENG; WEI-KUANG LEE; HUEY-CHUANG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