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論點立場與品質對高中生論點贊否反應影響的意識處理機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3-??) 劉政宏; 陳學志; 張文哲; 張仁和; Cheng-Hong Liu; Hsueh-Chih Chen; Wen-Jer Chang; Jen-Ho Chang
    在日常生活或教育情境中,人們常常會對接觸到的論點進行贊成或反對的判斷,以往有許多研究在針對與此議題相關的溝通現象進行探討。先前的研究顯示,論點立場與品質是影響個體對論點做出贊成或反對判斷的主要因素(若論點與個體自身立場一致或有道理,會引發贊成傾向),然而卻甚少有研究針對「論點立場與品質對論點贊否判斷的影響屬於意識或自動化處理?」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試圖由「能否覺察?」、「能否控制?」及「所需認知資源多寡?」等三種區分意識與自動化處理的指標,針對論點立場與品質兩種論點性質影響路徑的意識或自動化處理本質進行檢驗。實驗一以64 名高中生為對象,發現參與者可以覺察到自己對論點的贊否判斷會受到論點立場的影響,而且在實驗者對其進行監控提醒後(提醒其要公正客觀地進行判斷),也能夠修正依據論點立場進行判斷的傾向;然而,參與者雖然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判斷會受到論點品質的影響,但在經過監控提醒後,並未能提升其依據論點品質進行判斷的傾向。實驗二在調整實驗一的方法後,在73 名高中生的研究結果中發現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分別會被監控提醒所修正或促進。實驗三以96 名高中生為對象,顯示參與者可覺察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且此影響也會被分心作業所干擾。整體而言,多數結果支持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屬於意識處理,本研究據此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