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特殊教育網路化學習之閱讀輔助系統研究(I)
    (2002-07-31) 張國恩; 宋曜廷; 蘇宜芬
    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何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學上的重要課題。有關閱讀策略教學的研究不少,其中圖解策略在眾多策略中,是少數能應用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各階段的閱讀輔助策略之一。概念構圖是圖解策略之一,而且概念構圖也滿足了許多重要的學習理論,故本文利用概念構圖為策略,結合鷹架教學理論,建立一個電腦輔助閱讀系統,以期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 Item
    變與不變:兩位國小教師學習自詢策略教學之歷程分析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9-06-01) 簡馨瑩; 宋曜廷; 張國恩
    本研究探討兩名國小在職教師應用「自詢」策略進行語文教學的學習歷程變化。採取單一受試研究法之多基線設計,以質-量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進行教學錄影與訪談內容的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從解釋文意表層的字詞解釋轉移至深層理解的段落意義整合。惟,教室裡的教學結構仍偏向於教師主導、上下垂直的師生互動方向。根據教師的學習歷程,發現工作坊所設計的「認知衝突」策略是可以調整參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觀,觀察模仿策略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內容。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在職教師閱讀專業發展課程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變與不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6-??) 簡馨瑩; 宋曜廷; 張國恩; HSIN-YIN CHIEN; YAO-TING SUNG; KUO-E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