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身體活動與老年大腦功能:功能性磁共振造影的研究回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12-??) 陳豐慈; 黃植懋; 王俊智; 張育愷; Feng-Tzu Chen, Chih-Mao Huang, Chun-Chih Wang, Yu-Kai Chang
    本回顧之目的係以靜息態與作業相關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取向探討身體活動對老年大腦功能之影響,其中並以橫斷式與縱貫式研究取向,將身體活動分為心肺功能/有氧訓練、太極拳、阻力健身運動、協調訓練、身體活動量,及認知性身體活動等探討其在老化大腦功能之效益。靜息態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取向之結果發現,透過心肺適能與有氧訓練與增進老年人大腦功能間有其正向關聯;該正面效益亦發現在針對高齡者的太極拳運動上,然研究對於阻力健身運動之結果仍需更多研究進一步釐清。作業相關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取向之結果則發現,心肺適能與協調訓練皆對老年人大腦功能亦有正面影響。此外,高身體活動量對一般老年或高風險失智者之大腦功能皆有其效益。另外,透過認知性身體活動介入可對老年人之大腦處理效率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過去研究已為身體活動與老化大腦功能間之正向關聯提供科學實證基礎,本回顧結果可能提供台灣社會針對老年族群改善大腦功能之身體活動處方。
  • Item
    以磁共振造影取向探討身體活動與神經認知功能老化:回顧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9-??) 張育愷; 祝堅恆; 王俊智; 楊高騰; Yu-Kai Chang; Chien-Heng Chu; Chun-Chih Wang; Kao-Teng Yang
    許多研究指出,身體活動在減緩因年齡導致之認知功能衰退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以認知神經科學取向探究身體活動、認知功能及大腦的關連,已成為國際間研究最為新穎的主流發展之一。本文之目的係以磁共振造影取向之研究為主軸,整理與分析國際間在身體活動、認知功能老化及大腦結構的研究成果。結果發現,身體活動對於大腦有其正面效益,而近十年國際間對該議題已採用多元方向,包括橫斷式與縱貫式之流行病學與實驗研究等進行探究。具體而言,研究可依據變項或分析方式區分為身體適能、心血管適能、灰質與白質、神經聯繫、特定大腦結構或中介分析等方向探討。為達到與國際間研究之接軌,國內研究者應重視當前跨領域研究發展的趨勢,並建議可從身體適能的次成分、競技與健身運動型態、認知功能與測驗的選擇、調節因子、以及更嚴謹的研究設計等方向作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