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高峰經驗神秘乎?迷幻乎?--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
    (2008) 曾怡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從禪坐經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藉由禪坐者的身心體驗,呈現出高峰經驗的各種面貌,並進一步還原出令它如此這般的本質。一方面期望能澄清大眾對於高峰經驗的迷思,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重新認識高峰經驗。本研究以詮釋現象學為方法,透過與八位禪坐者的對話並對對話逐字稿進行資料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得出下列結論:一、高峰經驗、高原經驗與禪坐經驗三者師出同源,都是希望吾人能淡化「小我」的界線,逐漸回歸「大我」之中,然而,相似並不是相等,本研究的禪坐經驗比文獻上所記載高峰經驗要來得更加完整、微細。二、高峰經驗並沒有固定的特徵。過去文獻所提出高峰經驗的種種狀態,只能視為暫時的現象,或是一個統計值,並非絕對真理。三、若想體驗高峰經驗,不需要催化物,只要是相同本質的活動,例如:瑜珈和太極拳,都能夠使身心有所轉化,並瞭解到高峰經驗的真正意涵。四、高峰經驗的本質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親證超個人心理學的宇宙觀與人性觀,也就是體認到「大我」的存在,認為吾人在「實現自我」之上更要「超越自我」,超越這個非永恆的「小我」,進而實現「真我」。
  • Item
    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曾怡茹; 林正昌; Yi-Ru Tzeng; Cheng-Chang Li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從禪坐經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藉由禪坐者的身心體驗呈現高峰經驗的面貌,並進一步還原出令它如此這般的本質,一方面期望澄清大眾對高峰經驗的迷思,另一方面也藉此重新認識高峰經驗。本研究以現象學為方法,邀請八位禪坐者接受訪談,研究發現:高峰經驗與禪坐經驗二者師出同源,都希望吾人能淡化「小我」界線,逐漸回歸「大我」之中;然而,禪坐經驗比文獻上所記載高峰經驗來得更加完整微細,而且高峰經驗沒有固定特徵。若想體驗高峰經驗,不需要催化物,只要相同本質的活動,例如:瑜珈或太極拳,皆能使身心轉化,達致高峰經驗。高峰經驗的本質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親證超個人心理學的宇宙觀與人性觀,其意義在於「實現自我」之上更要「超越自我」,超越這個非永恆的「小我」進而實現「真我」。
  • Item
    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曾怡茹; 林正昌; Yi-Ru Tzeng; Cheng-Chang Li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從禪坐經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藉由禪坐者的身心體驗呈現高峰經驗的面貌,並進一步還原出令它如此這般的本質,一方面期望澄清大眾對高峰經驗的迷思,另一方面也藉此重新認識高峰經驗。本研究以現象學為方法,邀請八位禪坐者接受訪談,研究發現:高峰經驗與禪坐經驗二者師出同源,都希望吾人能淡化「小我」界線,逐漸回歸「大我」之中;然而,禪坐經驗比文獻上所記載高峰經驗來得更加完整微細,而且高峰經驗沒有固定特徵。若想體驗高峰經驗,不需要催化物,只要相同本質的活動,例如:瑜珈或太極拳,皆能使身心轉化,達致高峰經驗。高峰經驗的本質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親證超個人心理學的宇宙觀與人性觀,其意義在於「實現自我」之上更要「超越自我」,超越這個非永恆的「小我」進而實現「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