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情緒表達的性別差異:跨情境的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3-??) 江文慈; Wen-Tzu Chiang本研究在探討情緒表達的性別差異是否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乃自編的「多重情境情緒表達量表」,研究對象是台灣地區的大學生,有效問卷605份(男生305名,女生300名)。研究結果如下:(一)正向情緒(快樂、喜愛、尊敬、感謝)的表達在四個情境都是女生多於男生,呈跨情境的一致。(二)悲傷、害怕、內疚等三種內化型負向情緒的表達,對普通關係者無性別差異,害怕與內疚的表達在親近私下和親近公開的情境是女生多於男生,而悲傷表達只有在親近私下的情境是女生多於男生;至於羞恥表達,面對普通關係者是男生多於女生,對關係親近者則無性別差異。(三)外化型負向情緒(生氣、厭惡、輕視和嫉妒)和自豪、驕傲等情緒,對普通關係者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都是男生多於女生,對親近關係者,則有所不同。整體而言,情緒表達的性別差異視不同情緒在不同情境有所變化。Item 「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6-??) 江文慈; WEN-TZU CHIANGItem 情緒表達矛盾的個別差異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江文慈; Wen-Tzu Chiang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情緒表達矛盾的個別差異,分析個人層面的人格特質與文化層面的自我構念對情緒表達矛盾的影響,並進一步瞭解情緒表達矛盾與情緒調節策略的關聯,歸納出與情緒表達矛盾有關的重要因素。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348 份。研究工具有情緒表達矛盾量表、人格量表、自我構念量表和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等。運用t 考驗與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情緒表達矛盾有性別差異,男生的情緒表達矛盾高於女生。(二)在控制性別差異後,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可顯著預測情緒表達矛盾,但外向性的預測力未達顯著。(三)在排除性別與人格特質的影響後,文化自我構念的相依我可顯著預測情緒表達矛盾,但獨立我並未達顯著。(四)情緒表達矛盾與反芻思考、逃避疏離、分心放鬆等情緒調節策略呈正相關,與尋求支持策略呈負相關,在各項情緒調節策略中以反芻思考最能預測情緒表達矛盾。整體可知,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文化自我構念的相依我、以及情緒調節策略的反芻思考這三者與情緒表達矛盾有較高的關聯,供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與輔導實務參考。Item 「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6-??) 江文慈; WEN-TZU CHIANGItem 情緒表達矛盾的個別差異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江文慈; Wen-Tzu Chiang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情緒表達矛盾的個別差異,分析個人層面的人格特質與文化層面的自我構念對情緒表達矛盾的影響,並進一步瞭解情緒表達矛盾與情緒調節策略的關聯,歸納出與情緒表達矛盾有關的重要因素。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348 份。研究工具有情緒表達矛盾量表、人格量表、自我構念量表和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等。運用t 考驗與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情緒表達矛盾有性別差異,男生的情緒表達矛盾高於女生。(二)在控制性別差異後,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可顯著預測情緒表達矛盾,但外向性的預測力未達顯著。(三)在排除性別與人格特質的影響後,文化自我構念的相依我可顯著預測情緒表達矛盾,但獨立我並未達顯著。(四)情緒表達矛盾與反芻思考、逃避疏離、分心放鬆等情緒調節策略呈正相關,與尋求支持策略呈負相關,在各項情緒調節策略中以反芻思考最能預測情緒表達矛盾。整體可知,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文化自我構念的相依我、以及情緒調節策略的反芻思考這三者與情緒表達矛盾有較高的關聯,供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與輔導實務參考。Item 「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6-??) 江文慈; WEN-TZU CHIANGItem 大學生的情緒調整歷程與發展特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3-??) 江文慈; WEN-TZU CHIANGItem 大學生人際互動情緒表達壓抑的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江文慈; Wen-Tzu Chiang西方的情緒研究與臨床心理實務指出,情緒表達壓抑不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且有礙人際關係的發展。然而,在華人社會裡,卻希望個體要能克制情緒不要任意表達,以免破壞人際關係。情緒表達壓抑在華人社會人際互動中所存在的心理現象,其背後的原委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瞭解人際互動中情緒表達壓抑的現象與原因,研究範圍聚焦在大學生的人際脈絡,採取質化研究取向,運用個別訪談與情緒札記來蒐集資料,共訪談到位大學生,另外也蒐集22 篇情緒札記,參考紮根理論的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情緒表達壓抑的原因相當複雜多樣,壓抑負向情緒表達的原因歸納有: '維持和諧闕係」、「理性克制衝動」、「避免場面尷尬」、「考量利害後果」、「符合倫理禮節」、「表達無濟於事」以及「不知如何表達」等。而壓抑正向情緒表達的原因,則有「避免過於炫耀」、「擔心嫉妒惹厭」、「考量對方感受」和「不習慣表達」等。人際互動中的情緒是否表達或者壓抑,端賴與互動對象的關係品質以及當下的情境。情緒表達有助於問題的溝通與解決,但不可忽略的是,情緒表達在人際互動中也是一種冒險,表達不當則有害人際關係'所以處於說與不說、露與藏之間,的確有許多層面的考量。在講究關係的社會裡, ,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是人際互動中情緒表達壓抑的一個貼切寫照。Item 實習教師的情緒地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9-??) 江文慈; WEN-TZU 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