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社交計量及同儕知覺受歡迎度與青少年關係攻擊及孤寂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 2010-09-01) 程景琳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交計量受歡迎度」與「同儕知覺受歡迎度」對於青少年社會心理適應之預測狀況。研究參與者爲864位來自二所國中共28個班級的八年級學生(男、女生各半,平均年齡爲14.01歲)。本研究以同儕提名問卷的方式測量社交計量受歡迎度、同儕知覺受歡迎度、與關係攻擊行爲,以自陳的量表測量心理孤寂感。結果發現,「社交計量受歡迎度」和「同儕知覺受歡迎度」確爲二種不同的社交地位構念。二種類型的受歡迎度都能負向預測青少年的心理孤寂感,且社交計量受歡迎度與關係攻擊行爲間有負相關,但同儕知覺受歡迎度與關係攻擊行爲則有正相關;反映出二種受歡迎度對於行爲適應問題有不同的預測。對青少女而言,因不受同儕喜愛所引發的關係攻擊傾向,較男生來得強。社交計量受歡迎度與同儕知覺受歡迎度的交互作用,對於關係攻擊與孤寂感的預測都有顯著影響。
  • Item
    「關係性自我概念量表」之發展與編製
    (心理出版社, 2012-09-01) 程景琳
    本研究以「關係性自我」理論為基礎,並根據臺灣本地研究對象之自我敘述內容,編製適用於青少年階段之「關係性自我概念量表」。本研究以325位國小高年級學生進行量表的預試,經由項目分析程序,確定出各有10題之五個分量表,以分別表示五種重要他人之關係脈絡(即母親、父親、手足、老師與好朋友);全量表共有50題,以Likert五點方式填答。再以780位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本量表之信度與效度檢驗。在信度方面:全量表之內部一致性為 .94,各分量表之Cronbach's α介於 .81與 .93之間,間隔二週的重測信度在 .53與 .88之間。在效度方面: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與「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檢驗本量表之效標關聯效度,以年級與性別進行差異考驗,並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效度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用以評估臺灣青少年之關係性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