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繭居─一位眷村外省女兒的生命故事敘說
    (2014) 蘇麗君
    本研究採用敘說方法探究一位生於民國38年,長於民國四、五○年代的眷村外省女性之生命歷程。欲藉由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看見那個年代女性自我的生成,並以其生長的時代背景為框架,理解研究參與者看待自我與世界的脈絡,貫穿其間的,是對華人、對女性尤具意義的「家」的意象如何被建構,研究參與者如何受惠且同時受制於其中,而成了現在的自己。 研究參與者的敘說圍繞著美好的原生家庭、乖的自我、破碎的繁衍家庭、頻病的身軀四個主軸,構成其整體生命經驗,與研究參與者之性別角色、成長背景等相關文獻對話後,統整歸納出一位成長於眷村外省家庭的時代女性,備受疼愛的經驗建構其對「家」的歸屬需求,與「女主內」角色的根深認同,實踐於研究參與者一生「乖」的自我形象。卻在遇人不淑、體弱多病的命苦裡頭,激發出倔強自立的勇氣,堅守奉獻一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