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端視於個體特性及檢視的領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12-??) 許庭韶; 許維素; 李俊仁; Ting Shao Hsu, Wei-Su Hsu, Jun Ren Lee
    本論文檢視完美主義是普遍性或是領域特定性,以及性別所產生的影響。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中文版檢視運動員以及一般生在運動、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研究一發現在高標準裡,領域、學群、性別的主要效果顯著,學群與領域、性別與領域間的交互作用達顯著。在相關分析部分,在運動員部分是沒有相關,但是,在一般生則呈現運動以及學業領域高標準的相關性,但如果將運動員以及一般生合併計算,則不管男性或是女性都沒有相關。因素分析顯示運動員為兩因素,但一般生為一因素。研究一高標準分數的差異以及領域間無相關的現象,基本上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但一般生在領域間高標準的相關,以及因素分析為單一因素,卻是支持完美主義跨領域的特性。基於運動與學業是向度差異非常大的領域,這可能產生兩者間的特殊性。研究二則以一般生在生活以及學業領域檢視此議題。研究二發現學業跟生活在高標準分數的差異,但性別間則無差異,性別與領域間無交互作用;相關分析部分僅女性呈現生活以及學業領域在高標準以及落差的相關性,男性則無此相關;因素分析的結果為一因子。本研究認為探討完美主義領域特定性時,需要同時考量實驗參與者對於研究者所挑選領域知覺的重要性以及領域間的相關性。
  • Item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
    (2016) 許庭韶; Hsu, Ting-Shao
    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是一種普遍性、跨領域的類人格特質。本論文檢視完美主義的普遍性以及領域特定性、性別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的表現是否有差異,以及個體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是否有相關的一致性。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版為測量工具,檢視運動員以及一般人在運動、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特性,發現在高標準以及落差的完美主義的指標上,學群與領域的交互作用產生主要效果,運動員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在高標準的向度上,性別與領域也產生交互作用,男性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女性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同時,性別在運動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研究二進一步以生活領域以及學業領域檢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議題,同樣發現在領域上的差異,支持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都會顯著高於生活領域,但在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同時,也發現性別在生活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根據本論文的資料,建議完美主義的測量必須考慮領域以及性別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