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國中生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係:友誼特性的角色
    (2010) 黃心怡; Huang, Hsin-yi
    關係攻擊對於青少年的傷害可能更甚於皮肉之傷,遭受關係攻擊的受害者可能會有許多心理上的不良適應。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中生友誼特性在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間的角色。其中再將關係攻擊受害經驗依攻擊來源不同區分為來自「一般同學」或「好朋友」所進行的關係攻擊,探討兩種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係;並探究「正向友誼品質」、「負向友誼品質」、「互選好朋友數量」和「友誼滿意度」此四項友誼特性對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的風險因子「焦慮沮喪」、「孤獨感」與「外化性行為問題」之關係,是否有調節效果。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873位國中生(男生446位,女生427位,七年級446位,八年級427位)。研究工具為「一般同學關係攻擊受害經驗量表」、「好朋友關係攻擊受害經驗量表」、「好朋友提名問卷」、「國中生友誼品質量表」、「國中生心理社會適應量表」。本研究結果發現:(1)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不良有顯著的正相關;(2)關係攻擊受害經驗和友誼特性對心理社會適應有顯著的預測力;(3)不同的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友誼特性呈現不同的相關趨勢;(4)「正向友誼品質」對「一般同學關係攻擊受害經驗」和「孤獨感」的關係有調節效果;(5)「互選好朋友數」對「好朋友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外化性行為問題」的關係有調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