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女性在育兒階段壓力與寂寞感之調適歷程
    (2023) 陳鳳儀; Chen, Feng-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在育兒階段會面臨到的壓力來源與寂寞感受,透過母親自述的方式,描繪出從懷胎、生產,一路到育兒的心路歷程。透過質性的敘說研究,來深入探討女性在母職中經歷的各種育兒壓力和寂寞感受,在母職角色中,女性如何面對這些壓力與挑戰,並從中發展出調適壓力與寂寞感受的因應策略。研究參與者為五位育有孩子的母親,孩子年齡皆至少有一位已超過(含)六歲。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擬定出訪談大綱,邀請研究參與者回憶並敘說其育兒故事與調適歷程,再透過質性研究中的敘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女性在育兒階段會面臨到的育兒壓力,包含「感到陌生的適應挑戰」、「孤立無援的踏入育兒」、「新手媽媽的無經驗」、「身兼多職的女強人」、「面對二寶的挑戰」,以及「教養觀念大魔王」。(二)女性在育兒階段會面臨到的寂寞感受,包含「來自伴侶的寂寞感受」、「來自公婆的寂寞感受」以及「來自人際孤立的寂寞感受」。(三)女性在育兒階段的調適策略,包含「斷奶的決定」、「親職與家務上的分工」、「對另一半的肯定與欣賞」、「資源的運用」、「心態的調整」、「拉出彈性的界線」、「育兒的經驗累積」、「照顧自己,放下完美」以及「細細品味育兒的收穫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