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獨身時代來臨: 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之存在樣貌
    (2012) 陳曉彥; Chen, Hsiao-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之存在樣貌,希冀藉由研究瞭解成年女性選擇自願穩定單身的心理歷程、自我照顧、晚年生活、生命意義、存在經驗。 本研究訪談兩位年齡55歲以上、性向認同是異性戀的自願穩定單身女性,選擇以質性取向的敘事研究來整理資料、撰寫故事、分析文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成年後期女性選擇自願穩定單身的心理歷程是一形塑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在適婚年齡時,意識到傳統社會文化對已婚女性的角色期待與要求,為了保有獨立完整自我的初衷而選擇單身。 二、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在家族中的位置是彈性可變動的,以家族需求調整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且依其自身與父母、手足的關係,影響自己對「家」的認同與歸屬。 三、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的親密與歸屬感的來源為家人、同性友人、寵物,與異性之間界限清楚。 四、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重視飲食與保健,並且必須維持財務與收入的穩定,在退休前做好完善的老年規畫與準備。 五、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以真實自我的需求安排生活型態,活出個人獨特本質的晚年。 六、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透過關懷他人、傳承自身經驗、回饋社會找到生命意義,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必經的人生旅途,以積極態度面對身後事與相關議題。 本研究針對上述研究結論進行綜合討論,根據研究過程與結論,於末章提出研究的限制、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以及研究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