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對的風格遇上對的人,謂之創意-人格特質、認知風格與兩類創造力之關係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12-??) 劉珈妤; 林緯倫; 蔡秉勳; Chia-Yu Liu; Wei-Lun Lin; Ping-Hsun Tsai
    過去在創造力的個別差異研究裡,少有實徵研究同時探究人格特質和認知風格對創造力的影響;此外,過去相關研究也常將不同類型的創造力作業混為一談。根據創造力的雙系統論(Lin & Lien, 2013a)和雙重認知風格理論(Sadler-Smith, 2009),經驗式的認知風格與開放式的創造力有關;封閉式的創造力則涉及理性、經驗兼併的通用型認知風格。據此,本研究即區分兩類創造力(開放式/封閉式),並同時探討創造性人格特質和認知風格在兩類創造力中扮演的角色。結果發現,創造性人格特質與兩類創造力表現皆有正相關,但不同的認知風格對兩類創造力表現的關係不同。進一步分析發現,人格特質對兩類創造力作業表現的正向效果,會受到不同認知風格的影響,人格特質透過通用認知風格的中介影響封閉式創造力的表現;而開放式創造力則較受經驗認知風格影響,其中在流暢力指標裡,經驗認知風格更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本研究結果有助於釐清人格特質、認知風格與創造力的關係,對於創意應用或教學亦具實質的意義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