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親密關係團體諮商」對促進乳癌患者及配偶之夫妻親密關係成效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2-??) 李玉嬋; 王雪蓮; 梁惠君; 李佩怡; Yu-Chan Li; Shueh-Lien Wang; Hui-Chun Liang; Pei-Yi L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親密關係團體諮商」對乳癌患者及配偶親密關係促進的成效,並分析不同親密程度、性別的成員在親密關係成效的差異情形,作為檢視團體諮商方案的適切性。研究方法採用解釋式混合研究法之追蹤的解釋模式,以質性資料解釋與擴展量性結果。量化研究採用單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針對11對完成團體諮商的乳癌患者及配偶,以「婚姻親密量表」作為成效評估工具,所得資料以無母數魏克遜符號等級檢定法進行考驗。質性研究採分析歸納法,分析11對夫妻團體後訪談內容。研究結果:一、本團體諮商內容有助於提昇乳癌患者及配偶整體親密關係,尤其顯著在「精神的親密」、「身體的親密」與「情感的親密」的成效。二、若將團體成員作不同背景變項區分,發現本團體諮商對「低婚姻親密度」、「配偶」、「男性」在親密關係促進上具有顯著成效。三、本團體諮商顯著提昇「低婚姻親密度」成員之「性親密」,顯示性議題在團體諮商仍有其必要性。四、不同性別的成員在親密關係改變成效上有差異,表示乳癌夫妻在親密關係的需求不同。本研究結論為本團體諮商方案確實能提昇乳癌患者及配偶的親密關係,可供實務工作推廣續用,因而提出使用之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