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以「補充性表現水平描述輔助自陳式測量構念」之延伸Angoff標準設定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12-??) 謝進昌; Jin-Chang Hsieh
    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推動,其核心重視學生知識、態度、技能與策略等全人培養。為回應這波課程革新對於學生表現影響,遂成立臺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評量計畫(TASAL),目的在描述臺灣學生表現及探究影響因子,其本質為標準本位評量。然而,在回顧過去標準設定研究,多以學科認知範疇的標準設定為焦點,較少涉及情意、策略面向。據此,本研究提出補充性表現水平描述(S-PLD)概念,以輔助專家教師使用延伸Angoff(extended Angoff)標準設定法,進行自陳式測量構念通過分數設定,並透過檢視效度之過程、內部與外部證據,以支持本研究結果合理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標準設定成員對於標準設定過程,多認同其適切性。藉由討論與反思,凝聚出可接受、適當結果,而在檢視成員於各輪次評定結果的穩定與一致性,其誤差也多能在合理範圍內。最後,本研究所設定兩個切截點,也具有一定區別不同層級策略使用者於外在效標(英語文理解)的表現。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是具有過程、內部與外部證據支持,並於文末,提出幾點建議,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以試題反應理論分析CES-D 量表不同調查方式的差異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2-??) 李仁豪; 謝進昌; 余民寧; Ren-Hau Li; Jin-Chang Hsieh; Min-Ning Yu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網路問卷與紙本問卷這兩種調查方式是否有所差異,問卷內容是採用國際間廣泛使用的CES-D 憂鬱量表。2400 位樣本分層隨機取自台灣中小學教師,其中共有1141位教師在20 題CES-D 量表上作答,包括535 位網路組及606 位紙本組教師。本研究藉由單參數試題反應理論軟體ConQuest 開發的多向度潛在回歸模組來比較網路問卷組與紙本問卷組在問卷內容上的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儘管網路問卷回收率稍低於紙本問卷,但並未導致兩組受試者在背景變項上有所差異。在問卷內容的比較上,雖然網路問卷組在問卷內容的潛在平均數顯著地低於紙本問卷組,但是並無實質上的重要差異,亦即問卷組別變項對CES-D 量表各因素的解釋力趨近於0。本研究認為仍有必要持續進行調查方式的比較研究,以確認網路問卷是否可取代紙本問卷,以減少研究及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