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在陪伴中活出真我-偏鄉孩童照顧者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之敘事研究
    (2022) 郭盈彣; Kuo, Ying-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非營利組織弱勢兒童課後照顧班中的照顧人員,其生命經驗及生涯召喚與課後照顧班之相互影響與轉化。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敘事取向方法,藉由深度訪談一位東部非營利課後照顧機構創始成員,讓研究參與者的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內涵能透過故事展現,同時以「整體—形式」與「整體—內容」兩種資料分析方式,呈現孩童照顧者之獨特的生命歷程與生涯召喚內涵。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之生命由幼年喪母的失落貫穿及驅動,其中的孤獨與焦慮更是主要軸線,心裡冒出的「然後呢?」引導他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與答案。失去母親,讓他開啟了一段覺醒與自我建構之旅。在中年明確收到來自神的生涯召喚前,生命主題為「在焦慮中尋找生命意義」;受到神的呼召後,生命主題則為「在課後照顧班裡整合療癒」,在課後照顧班轉化過往受苦經驗。 而其生涯召喚經驗以信仰為核心內涵,自回應召喚後,他視神為生命的導師及超越個人的大我力量,於此同時,他也將課後照顧班打造為自我療癒的基地,在此與靈性自我進一步相遇及整合,將原有悲傷孤獨小調的生命主題曲,轉變為輕快明亮進行曲,轉化歷程令人動容。 本研究除了透過敘說貼近偏鄉孩童照顧者的生命經驗與生涯召喚歷程,最後也依據研究結果對非營利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