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電腦化適性職涯性向測驗編製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12-??) 鄭育文; 陳柏熹; 宋曜廷; 陳信豪; 蕭孟筳; Yu-Wen Cheng; Po-Hsi Chen; Yao-Ting Sung; Shin-Hau Chen; Meng-Ting Hsiao
    一個好的職涯測驗可讓學生暸解自身之心理狀態,亦可作為生涯規畫與抉擇的工具,而國內現有之性向測驗大多為紙筆測驗,其題數較多且題目內容與真實職業情境差異較大,使其在施測及應用與解釋時有較大的限制。有鑑於此,本研究整合測驗、心理計量之適性化技術與多媒體技術,開創測驗內容、向度與題型,編制「電腦化適性職涯性向測驗-國中版」(CACAT-J),其包括八個分測驗,分別為語文、數學、空間、邏輯推理、科學推理、觀察、美感和創意。此測驗可同時測量學生多面向之潛能,以作為學生與教師在進行生涯輔導與科系媒合時之有效工具。本研究預試樣本人數為3463人,正式樣本為5820人。在IRT之樣本層次信度介於.69~.81;在效度方面,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之相關係數介於.28~.67。綜合上述,本測驗具有良好之信度及效度。在常規建置方面,因屬電腦化測驗,可定期更新常模資料。透過測驗參照團體定期更新,以確保測驗分數的可比較性。CACAT-J所提供之測驗結果,學生能暸解其自身之優勢能力,將有助於學生探索與掌握自我,進而培養生涯決策與規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