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特質焦慮之關係:探究自尊程度與自尊不穩定雙中介效果
    (2018) 吳雪華; Wu, Hsueh-Hwa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完美主義與自尊程度、自尊不穩定,以及特質焦慮之關聯,並探討自尊程度、自尊不穩定是否能中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特質焦慮之關係。研究方法採便利取樣,以20歲以上至60歲以下成人為研究參與者,共取得600份有效樣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使用研究工具為「完美主義量表」、「自尊量表」、及「自尊不穩定量表」、「特質焦慮量表」。調查後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以及中介分析之拔靴法(Bootstrapping)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成人適應性/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平均分數現況為社會要求型高於自我要求型再高於要求他人型;(2)完美主義與自尊程度關係: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自尊程度為顯著負相關,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與自尊程度為顯著負相關;(3)完美主義與自尊不穩定關係: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自尊不穩定為顯著中度正相關,適應性完美主義與自尊不穩定為顯著低度正相關;(4)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自尊程度與自尊不穩定能顯著預測特質焦慮;(5)自尊程度、自尊不穩定皆能部份中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對於特質焦慮之關係,且自尊程度比自尊不穩定有更佳的間接效果。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針對諮商輔導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