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2010) 黃絢質; Hsun-Chih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關係,採調查研究法,研究樣本為台灣本島地區公立國中的1459名學生,研究工具為「青少年正向思考量表」、「青少年之正向情緒量表」與「青少年學習動機量表」。「青少年正向思考量表」包括「認為正向事件是永久的」、「認為負向事件是短暫的」、「認為正向事件是普遍的」、「認為負向事件是特殊的」、「認為正向事件是內在的」、「認為負向事件是外在的」六個分量表;「青少年之正向情緒量表」包括「愉悅」、「心流」兩個分量表;「青少年學習動機量表」包括「工作價值」、「期望」、「免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四個分量表。本研究運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主要研究發現羅列如下: 一、男生在動機之「期望」、「免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顯著高於女生,在其餘的變項上則無顯著的性別差異。 二、整體來說,主觀家庭氣氛愈和諧者,其在正向思考、正向情緒和學習動機的得分有越高的傾向,惟正向思考之「認為負向事件是外在的」和動機之「免 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與「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例外。 三、整體來說,人際關係愈好者,其在正向思考、正向情緒和學習動機的得分有越高的傾向,惟正向思考之「認為負向事件是外在的」和動機之「免於測試 焦慮的認知干擾」與「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例外。 四、有信仰宗教者在動機之「工作價值」與「期望」得分顯著高於無宗教信仰者,不過在「免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與「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卻顯著較低。在其餘的變項上,兩者則無顯著的組間差異。 五、有嗜好者在正向情緒之「心流」與動機之「期望」得分顯著高於無嗜好者。在其餘的變項上,兩者則無顯著的組間差異。 六、一週進行嗜好活動的時間愈長者,其在正向思考之「認為負向事件是外在的」、正向情緒之「心流」得分顯著高於一週進行嗜好活動的時間愈短者。在其餘的變項上,從事嗜好活動時間大致無顯著差異。 七、正向思考和正向情緒有顯著的典型相關,愈「認為正向事件是永久的」、「認為負向事件是短暫的」、「認為負向事件是特殊的」、「認為正向事件是內在的」,其愈感快樂,也愈能體驗個人能力與任務挑戰相符的專注忘我感。而愈「認為負向事件是短暫的」、「認為負向事件是特殊的」,其愈能體驗個人能力與任務挑戰相符的專注忘我感。 八、「心流」對「工作價值」、「期望」最具預測力;「認為負向事件是短暫的」對「免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最具預測力。Item 國小五年級學童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2010) 許斐涵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的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不同認知風格類型之國小學童在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的差異性,以及探討國小學童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與情緒智力的關連性,並進一步分析國小學童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對學習動機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732名分佈於台北市、台北縣、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等地區的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使用「國小學童認知風格量表」、「國小學童後設認知能力量表」、「國小學童情緒智力量表」、「國小學童學習動機量表」等調查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典型相關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進行資料處理,綜合整個研究結果,本研究的結果分項概述如下: 一、認知風格為「分析型」的學童,其後設認知能力優於「整體型」的學童。 二、認知風格為「分析型」的學童,其情緒智力優於「整體型」的學童。 三、當國小學生之認知風格越傾向「場地獨立型」、「聚斂型」和「沈思型」,其後設認知能力之「目標設定」、「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修正」的表現也越佳。 四、當國小學生之認知風格越傾向「場地獨立型」、「聚斂型」和「沈思型」,其情緒智力之「認識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認識他人的情緒」、「回應他人的情緒」、「人際關係的處理」的表現也越佳。 五、國小學童之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的多元相關係數達.755,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三者對學習動機的表現皆有影響,其中以後設認知能力的相對權重最大。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教學上、輔導工作上與未來研究上參考。Item 高職生的理想和預期工作可能我與學習動機之關係(2010) 張詠婷; Yvonne Chang本研究旨在運用工作可能我 (work possible selves)與工作價值觀的構念,探討高職生的理想工作期望(career aspirations)、實際工作期盼(career expectation)以及兩者間之悖離程度(work possible selves discrepancies)與學習動機之關係,並比較不同人口學變項(年級、性別及社經地位)在工作可能我(含理想與實際工作我)之差異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以研究者自編之「工作可能我量表」和現有之學習動機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台灣地區923名高職學生(男452,女470)進行施測。所得資料以變異數分析、卡方及Pearson Product Moment 相關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首先,高職學生在工作可能我與學習動機有顯著之正相關,進一步分析可得知在實際工作我方面與學習動機間則有更高之相關。其次,在工作可能我的悖離程度與學習動機有負相關。最後,高職生在工作可能我方面因不同性別與年級而有所差異,其悖離程度也有不同;在理想工作我方面因不同的社經地位有所差異,但在工作可能我之悖離程度則沒有差異。 此外,研究者將高職生所提供的理想與預期工作名稱依據Holland六職業類型及職業地位進行分類。結果發現近六成的高職生在理想與預期的職業類型有差異。多數的高職生希望從事藝術型與企業型的工作,但實際上則預期會從事實用型及事務型的工作。在理想工作方面,男生偏好實用型、研究型與藝術型,女生則傾向藝術型與實務型。在預期工作方面,男生預期會從事的工作傾向實用與研究型,而女生較多會選擇事務型與社會型的工作。研究結果也顯示,男生相較於女生會期望從事需要專業職能(professional level)的工作,而非技術性(skilled level)的工作。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上之建議。Item 國中補救教學學生與一般學生在知識信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與學習策略之比較研究(2014) 羅麗萍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補救教學學生與一般學生在知識信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與學習策略之比較研究。以桃園縣18所國中於102年度第四期有辦理補救教學的七、八、九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分別為補救教學學生300位,一般學生311位為樣本。以問卷量表來測量國中生的知識信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及學習策略,以獨立樣本t檢定了解在補救教學學生與一般學生在這四個變項上的顯著差異情形,進而以結構方程模式來分析四者間的影響情形。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補救教學學生和一般學生在十五個量表中,除了在學習動機中的態度、興趣量表及行為控制中的情意控制、情境控制等四個量表沒有顯著差異外,其餘的十一個量表,都有顯著差異。在結構模式的影響徑路上,則兩組學生的模式相同─知識信念會透過學習動機及行動策略來影響學習策略。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而提出相關的實務應用及建議。Item 不同安置型態下高中職聽障學生人際適應、寂寞感與學習動機之差異(2010) 溫家音; Wen Chia-Yin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不同教育安置型態的高中職聽障學生,在人際適應、寂寞感與學習動機上的差異,其次分析這些變項間的關係,進而瞭解聽障學生之人際適應、寂寞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過程採立意取樣方法。共抽取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及南部地區共9個縣市53校。其中包含臺北、臺中及臺南3所啟聰學校的高一到高三聽障學生。有效樣本共285人。研究工具包括「人際適應量表」、「寂寞量表」及「聽障學生學習動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整體人際適應上,一般高中職聽障學生與啟聰學校聽障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此差異主要來自於「負向同儕關係」和「師生關係」上:一般高中職的聽障學生,其負向同儕關係較低,且師生關係較佳。 二、在整體寂寞感上,一般高中職聽障學生與啟聰學校聽障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此差異主要來自於「寂寞無助」和「歸屬感弱」上:啟聰學校學生在「寂寞無助」和「歸屬感弱」上比一般高中職聽障學校聽障學生高。 三、在整體學習動機上,一般高中職聽障學生與啟聰學校聽障學生有顯著差異存在。此差異主要來自於「自我效能」上:啟聰學校聽障學生的「自我效能」較一般高中職聽障學生高。 四、人際適應與寂寞感之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 五、寂寞感與學習動機之間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 六、人際適應與學習動機之間有兩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 七、高中職聽障學生在人際適應的正向同儕關係、負向同儕關係、自我接納,可聯合預測整體學習動機。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高中職聽障學生教育安置決策、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