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以個案研究法探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生的復原歷程
    (2024) 古屏蓉; KU, PING-JUNG
    本研究主要探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國中生成功不再發生自傷行為的復原歷程,同時也關注家庭、學校系統、處遇系統分別與自傷國中生的互動關係。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邀請曾經在國中時期出現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青少女以及共同陪伴成功復原的兩位家長、四位學校老師以及一位處遇系統的駐校社工師等,共八位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研究方法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資料分析,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結果如下:國中生出現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行為,其成長歷程中與重要他人,諸如:父母、手足、老師、朋友、同儕等負向互動是關鍵因素。在陪伴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生復原歷程中,對個案的同理是輔導功能可以功能最大化的原因。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的復經歷曲折多變,周遭系統人員團隊合作可以有效抵抗在陪伴中產生的耗能。
  • Item
    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源、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之關聯研究
    (2024) 黃子芸; Huang, Tzu-Yun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學習投入及學業情緒間的相關情況。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之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有效樣本共計427份。其中七年級159人、八年級119人、九年級149人;男性200人、女性227人。研究工具包括「挑戰—阻礙壓力源量表」、「學習投入—不熱衷量表」及「學業情緒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知覺到的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及正向學業情緒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及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而阻礙型壓力源與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投入、學習不熱衷及正向學業情緒則無顯著相關。另一方面,國中生感知到的正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負相關;而負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正相關。調節效果部分,在控制性別與年級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後,正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之間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負向調節效果,以及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不具調節效果。負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以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不具調節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社會情緒能力、情緒調節及幽默因應的影響
    (2022) 陳品瑜; Chen, Pin-Yu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份適合國中生的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並了解此課程對國中生的「社會情緒能力」、「情緒調節」及「幽默因應」之影響。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準實驗設計,針對臺北市某國中119名學生,進行每節45分鐘,共8節的課程介入。分為實驗組59位,接受「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照組60位,接受「一般社會情緒學習課程」。成效評估以「社交技巧量表」、「情緒調節量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及「人際因應量表」之測得分數,經統計分析後所得之資料為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社會情緒能力」之影響:能有效提升「自我肯定」及「同理心」,無法有效提升「合作」及「自我控制」。第二,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情緒調節」的影響:無法有效提升「認知重評」的情緒調節策略,亦無法有效降低「表達壓抑」的情緒調節策略。第三,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幽默因應」的影響:本課程可有效提升整體幽默感,及其中「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幽默因應能力」、「對幽默的態度」及「笑的傾向」;然未能有效提升「幽默理解能力」及幽默創造能力。此外,在「冒犯憤怒」的情境中,本課程能有效提升「幽默回應比例」、「社會情緒回應比例」及「親和型幽默比例」;在「出糗難題類」情境中,能有效提升「幽默回應比例」、「好笑程度」及「自我貶抑型幽默比例」。本研究最後進行總結性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未來教學實務及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 Item
    國中生壓力和身心健康之關係: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之序列中介效果
    (2021) 黃秋蓉; Huang, Chiou-Rong
    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壓力、共同反芻、希望感對身心健康之影響,並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之序列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分層立意抽樣,研究對象招募自臺灣北、中、南與東部等四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共750人,有效樣本共611位,其中男生310人,女生301人;七年級156人,八年級261人,九年級194人。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修編之「國中生壓力量表」、「共同反芻量表」、「希望感量表」與自編之「身心健康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與SPSS PROCESS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性別的部分,國中女生較男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壓力;國中男生身心健康較女生佳。 二、在年級的部分,八年級學生較七年級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八年級的共同反芻程度大於七年級,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顯著負相關,但與共同反芻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身心健康無顯著相關;希望感與身心健康具顯著正相關。 四、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中介效果;共同反芻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無中介效果;然而共同反芻透過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關係產生序列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生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友誼品質為中介變項
    (2020) 李郁潔; Li, Yu-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學生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家庭氣氛是否會透過友誼品質進而影響個體的生命態度,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叢集抽樣方法,以調查研究法蒐集問卷資料,抽取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四所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有效樣本共 577人(男生共 315人,女生共262人)。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青少年生命態度量表」、「家庭氣氛量表」、「友誼品質量表」。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整體家庭氣氛,在年級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家庭結構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整體生命態度,在性別、家庭結構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整體友誼品質,在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家庭結構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家庭氣氛、生命態度與友誼品質三者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五、國中生的友誼品質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具體實務建議,作為學校教育輔導及未來相關主題研究之借鏡方向。
  • Item
    國中生與其父母之嘲笑風格及其同理心之相關研究
    (2010) 林碧欣; Lin Bi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與其父母之嘲笑風格及同理心的相關情形,並且檢驗不同性別國中生、以及國中生父親與母親在嘲笑風格與同理心之差異情形。研究者以「嘲笑風格量表精簡版」、「同理心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用立意取樣,抽取五校738組學生與其父母,回收後之有效樣本為343位學生、360位父親及405位母親。結果顯示:(1)國中生父親與母親之嘲笑風格具有顯著差異,父親「喜被笑」與「喜笑人」特質顯著高於母親;在國中生父母之嘲笑風格的相關方面,父親的「喜笑人」與母親「喜笑人」、「喜被笑」達顯著正相關。(2)國中男生「喜笑人」顯著高於國中女生;國中女生在同理心普遍顯著高於國中男生。(3)父親「喜笑人」與子女「怕被笑」達顯著正相關;母親「喜被笑」、「喜笑人」與子女「喜被笑」、「喜笑人」具顯著正相關;子女「喜被笑」與「同理心」達顯著正相關;子女的「喜笑人」與「同理心」達顯著負相關。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父母與子女的嘲笑風格具有相關存在,且父親和母親分別與子女之相關情形不同。職是之故,研究者建議學校可辦理親職講座,向父母宣導正向的嘲笑風格,藉此間接改善子女之嘲笑行為;另外,由於國中生嘲笑風格與同理心有負相關存在,因此學校可藉由開設人際與同理心課程,輔導國中生之嘲笑行為。
  • Item
    影響國中生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 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傳播的性知識及個人自尊
    (2011) 朱喜鳳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傳播的性知識、 個人自尊與其異性交往態度的差異與相關。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者以基隆市國中三年級的 700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知覺父母婚姻關係量表」、「傳播的性知識」、「個人自尊」與「國中生異性交往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NANOVA 考驗、Pearson 積差相關及強迫進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及分析,茲將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1.基隆市不同性別國中生在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個人自尊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傳播的性知識及整體異性交往態度上皆有顯著的差異。 2.基隆市不同戀愛經驗之國中生對傳播的性知識與異性交往態度上並無顯著的差異。而戀愛經驗在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及自尊是有顯著的差異的,無戀愛經驗者知 覺父母的婚姻關係的親密與和諧程度是較高的,有戀愛經驗者的自尊是比無戀愛 經驗者低落的。 3.子女知覺到父母婚姻關係有共同相處、情感表達和意見一致性的部分,則子女與 其異性交往目的是有顯著正相關且對性行為的態度上是有顯著負相關。 4.傳播的性知識影響愈多者,在異性交往態度是愈負向的,可以得知受傳播性知識 影響愈多,是愈贊同異性交往,是較看重異性的外貌體型,在性別角色的互動上是愈趨傳統的刻板印象,在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是較開放的,在面臨衝突及處理分手議題時較無法理性以對的。 5.國中生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傳播的性知識與個人自尊對其異性交往態度六個構面進行共同預測,「傳播的性知識」變項為預測力最高的效標變項。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 Item
    國中生目標導向對數學成就之影響:以學業恆毅力為中介變項
    (2019) 鍾劭敏; Chung, Shao-M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目標導向(工作趨向、工作逃避、自我趨向、自我逃避、他人趨向、他人逃避)、學業恆毅力(包含全量表,與分量表決心、韌性、聚焦)與數學成就三者間的相關,並進一步了解目標導向透過學業恆毅力是否對數學成就有中介效果。 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有效樣本為547位七到九年級的國中生。使用六向度目標導向量表、學業恆毅力量表為研究工具,並將學生第一次期中考數學成績轉換為標準分數,以多元迴歸與中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 國中生的學業恆毅力與數學成就有正相關,學業恆毅力分量表與數學成就相關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決心、韌性、聚焦。2. 國中生的目標導向與數學成就有正相關,目標導向分量表與數學成就相關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工作逃避、工作趨向、自我趨向、自我逃避、他人趨向、他人逃避。3. 他人趨向目標透過「學業恆毅力」間接影響數學成就,部分中介效果成立。他人逃避目標透過「學業恆毅力」直接影響數學成就,完全中介效果成立。工作趨向、工作逃避、他人趨向目標透過「學業恆毅力分量表韌性、聚焦」間接影響數學成就,部分中介效果成立。他人逃避目標透過「學業恆毅力分量表韌性、聚焦」直接影響數學成就,完全中介效果成立。 最後,將提供任教於青少年輔導階段者相關的建議,並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