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0
  • Item
    國小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21) 陳昀暄; Chen, Yun-Hsuan
    本研究主要是在了解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有:(一)探究穿著打扮與孩童的行為、情緒之間的關聯,以及孩童是否能主動透過呈現自己的外觀來表達自己,(二)探究孩子對自己認識與自己主觀的幸福感有無相關。藉以幫助孩子的照顧者及教師了解孩童的穿著興趣是否潛在影響孩子的心情及對自己的看法。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國小二年級自我概念量表」、「國小二年級幸福量表」和研究者自編之「兒童外觀管理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以新北市某所國小的二年級學童為施測對象,有效樣本共219份。在資料處理方面,針對相關資料進行描述統計、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國小二年級女生透過外觀管理表達自己的情況比二年級男生來得高。二、國小二年級兒童外觀管理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三、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與自我概念呈現顯著正相關。四、自我概念越高的國小二年級兒童,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越高。五、國小二年級兒童的自我概念在外觀管理與幸福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所有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及整理後,將提供大眾媒體省思對於美的價值傳播與兒童服飾應該更豐富多元,並以兒童為考量。教育上應重視個體的外觀、身體對自身的影響,除了倡導以正確價值觀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外,還必須教導兒童透過外觀管理以了解自我、洞察情緒、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進而能引導兒童正向地透過服飾來表達自我,在人際、同儕之間的溝通能更加順利。
  • Item
    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生之不表達情管理策略對其生活適應之影響: 以完美主義與問題解決態度為中介變項
    (2014) 王麗雯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童之完美主義、情緒管理策略、問題解決態度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並建構一個符合情緒困擾學童之情緒調節模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研究的方式,以「兒童雙元情緒管理策略量表」、「近乎完美主義量表」、「問題解決態度量表」和「兒童生活適應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回收共371位情緒困擾學童之反應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建構此模式。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所建構之情緒調節歷程模式其適配度不錯,且具有58%的解釋力。而在路徑分析方面,結果顯示正向完美主義「要求秩序」與問題解決態度為壓抑和忍讓情緒管理策略與生活適應的部分中介變項;問題解決態度亦為正向完美主義與生活適應之完全中介變項。且壓抑情緒管理策略與情緒困擾學童生活適應之間有負向直接效果;而忍讓情緒管理策略與情緒困擾學童生活適應之間有正向直接效果。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小諮商輔導相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八八風災後兒童心理健康的復原歷程:以MHPSS為視角的現象學研究
    (2018) 范姜群山戉; Fan-Chiang, Duke
    每當天災人禍發生時,被影響的人們其自身的心理狀態與社會連結都會被嚴重的衝擊,更甚者還會造成長期的心理影響(IASC, 2007),是故,在回應人道危機中災民的心理需求時,不能只關注在單獨個體之上,心理社會(Psychosocial)的部份也須一併考量,於是在回應的介入方案之中,機構間常設委員會(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IASC)所提出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MHPSS)工作模式,就提供了助人工作者或者單位一個介入設計的方向。 儘管在臺灣,尚未有機構完全以此作為災變回應的框架,然而,在實務上卻可能已經將其原則或精神運用在現地,而研究者身為兒童福利暨援助機構的一份子,一方面希望更了解受災兒童的心理健康復原歷程,並且以MHPSS的框架來了解是否回應行動可以更加精進,是故,此篇研究欲以MHPSS的視角出發,來探討當時的兒童經歷八八風災巨大的災變,從接受幫助到生活得以重建的歷程樣貌,並進一步探索及了解什麼是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的轉變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影響的人事物,提供服務兒童的助人工作者與機構作為未來規劃災難回應介入或方案的參考。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以受到八八風災衝擊甚鉅的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為研究場域,邀請6位當時仍為兒童的青年作為訪談對象分享其風災經驗,所得到之資料以現象心理學方法分析之。 研究結果呈現6位研究參與者之風災經驗置身結構,並且在他們的普遍現象中看見其復原歷程隨著莫拉克颱風侵襲嘉蘭村之後而依「時序」在不同「空間」中轉換,換句話說,受災兒童的復原歷程是由「時間」與「空間中的涉入」構築而成,這些空間包含「家屋」、「鄰里」、「學校」及「社會」,其中的互動影響了當時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 依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的建議如下:(1)災後回應方案及策略以兒童與空間的互動及涉入作為考量的基礎;(2)復原歷程中應以強化保護因子與消除危險因子為活動設計導向;(3)特定的階段可以舉辦活動或者儀式來回顧事件,重新對焦於盼望;(4)設計災後心理回應方案時,納入如何整合當地支援系統;(5)設計活動需根據兒童的需求及意見,且明確設定要達成的目的及指標;(6)利用機構優勢即時提供基本心理照護;(7)以量化方法驗證保護及危險因子;(8)國內MHPSS工作模式的實證研究;(9)前往不同研究場域及訪談不同對象。
  • Item
    國小男女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6-06-??) 張春興; CHUN-HSING CHANG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兒童話文習慣之複雜度與其聯對學習及學後保留關係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3-06-??) 張春興; 郭生玉; CHUN-HSING CHANG AND SHENG-YU KUO
  • Item
    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6-??) 林青穎; 王智弘; 陳淑惠; 劉淑慧; 柯志鴻; Ching-Ying Lin; Chih-Hung Wang; Sue-Huei Chen; Sue-Huei Liu; Chih-Hung Ko
    本研究旨在編製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並檢視其信、效度。量表編製主要參採「陳氏網路成癮量表」與「陳氏網路成癮量表兒童版」之架構,並參考相關文獻和專家建議。研究包含二階段,第一階段取樣自桃園縣和高雄市360 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結果顯示:(一)信度方面,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各範疇的Cronbach's α 值為 .83 - .91,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包含核心症狀、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三個子構念,總解釋變異量64.73%。(二)效度方面,家長版與兒童版中度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絕對與精簡指數符合標準(RMSEA = .08、GFI = .76、SRMR = .02、IFI = .94、NNFI = .93、NFI = .90、CMIN/df = 2.25、PNFI = .80)。第二階段取樣自桃園縣178 位國小中低年級兒童之家長,結果顯示網路使用高風險與年級、家長婚姻現況、兒童一週上網的時間有正相關。根據信度與效度的結果,本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及效度,本文亦針對測驗應用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國小男女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6-06-??) 張春興; CHUN-HSING CHANG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兒童話文習慣之複雜度與其聯對學習及學後保留關係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3-06-??) 張春興; 郭生玉; CHUN-HSING CHANG AND SHENG-YU 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