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使用左心室輔助器病人焦慮、憂鬱與生活品質之探討
    (2024) 謝璧光; Hsieh, Bea-Gwoun
    末期心臟衰竭病人,使用左心室輔助裝置可以支持病患的血液動力學,作為等待心臟移植至移植手術間連接橋樑;對於不適合移植的病患,心室輔助器亦可成為終點治療,但裝置左心室輔助器病人仍存在有生理、心理之影響,是一壓力事件。目前,極少研究探討其心理症狀以及影響心理調適的因素,本研究目的以前瞻式、縱貫性調查臺灣北部地區某醫學中心的病人使用左心室輔助器,在術前、術後一個月及六個月,其生活品質、心理症狀(焦慮與憂鬱)的變化,並檢視病人手術後影響其生活品質之身心因素。本研究自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臺北市某醫學中心,總計收案11位接受左心室輔助器的病人,以問卷方式調查術前、術後一個月與術後六個月之生活品質、焦慮與憂鬱狀況:生活品質以歐洲生活品質五點量表(EQ-5D-5L),焦慮以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7),憂鬱以憂鬱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測量。研究方法則採用無母數之佛里曼檢定與魏克生符號  等級考驗進行術前、術後一個月及六個月之EQ-5D、GAD-7與PHQ-9分數差異檢定;並以逐步迴歸分析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結果:左心室輔助器病人術後六個月生活品質與術後一個月的生活品質相比,進步接近顯著(p = .096),術後六個月憂鬱和手術前憂鬱分數比較是有改善的(p = .046)。術前、術後一個月與術後六個月之焦慮分數則無顯著差異。影響生活品質最重要的預測因子是出院後再度入院次數,其次是術後六個月之憂鬱。結論:心衰竭的病人接受左心室輔助器,其術後六個月憂鬱是顯著進步,且出院後再度入院的次數越少能夠預測較佳的生活品質。提示在臨床上告知病人預防再度入院與減低憂鬱,對日後生活品質將有助益。建議透過醫療人員照顧病人減少可預防的併發症,或在LVAD植入之前和之後提供心理評估,從術前到術後追蹤病人心理狀態,身、心、靈整合之全人照護,患者才能得到滿意的生活品質。
  • Item
    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焦慮、生氣、幸福感及正念的效果初探
    (2022) 王麗穎; Wang, Li-Ying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在焦慮、生氣、幸福感及正念的效果,以16名高職二年級特教班學生為對象,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分為學習組、對照組各8名學生,學習組接受為期8週,每週一次90分鐘的正念教育課程,對照組則按原班課程進行學習。資料分析包括量化與質性資料,量化資料以「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之焦慮分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之生氣分量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短版)」及「中文版止觀覺察注意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前測、第四週後測和第八週後測等分數進行分析;另收集每週課程回饋表以了解學生對正念教育課程的接受程度。質性資料收集學生訪談、教師訪談等內容進行分析,用以輔助評估課程效果。研究結果:1. 八週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未能有焦慮、生氣、幸福感與正念的立即效果。2. 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具質性部分正向效益:(1)培養覺察與靜心的能力,(2)減壓、放鬆,增加正向態度,(3)提升處理情緒的能力,(4)透過學習正念而貼近自己。3. 高職特教班學生能接受正念教育課程,特別結構化的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對正念的基本理解和體驗。最後,提出研究相關討論、建議及限制。
  • Item
    母嬰連結量表之編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謝珮玲; 應宗和; 李仁豪; 謝保群; Pey-Ling Shieh; Tsung-Ho Ying; Ren-Hau Li; Pao-Chun Hsieh
    母嬰連結指母親對嬰兒的認知、情緒,以及願意付出的意圖,基於其對母親與嬰兒福祉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由一般產婦在產後短期間內之經驗,編製具有足夠信效度之母嬰連結量表。量表初稿主要依據謝珮玲等人(2012)之質性研究結果擬定,邀請大台中地區產後至15 天內之產婦填答量表初稿,以及背景、孕產、產後心理社會狀況等問卷,獲得有效樣本共567 名。經項目分析、探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由量表初稿提取出25 題、四個因素之正式量表,將四因素分別命名為「親近」、「親職適應」、「承諾」、「回應信心」。再以內部一致性、文獻對照、全量表與因素間之相關,以及量表分數與背景、孕產、產後心理社會等變項間的關係等,做為評估信效度之指標。發現全量表與四因素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 為 .82 ~ .90,四個因素間之Pearson’s r 為 .18 ~ .60。另外,亦發現因素分析結果與文獻之概念分析大致符合,孕期焦躁、孕期心情低落者在母嬰連結量表各項得分皆較低,母嬰連結量表各項得分與產後之憂鬱、焦慮有負相關,與社會支持有正相關。因此,本研究編製之母嬰連結量表具有令人滿意的信度與效度,應是適用於國人之母嬰連結評估工具。
  • Item
    以GSR 為衡量指標之實驗焦慮的誘發及其消滅-認知變數對GSR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4-06-??) 林清山; CHEN-SHAN LIN
  • Item
    母嬰連結量表之編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謝珮玲; 應宗和; 李仁豪; 謝保群; Pey-Ling Shieh; Tsung-Ho Ying; Ren-Hau Li; Pao-Chun Hsieh
    母嬰連結指母親對嬰兒的認知、情緒,以及願意付出的意圖,基於其對母親與嬰兒福祉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由一般產婦在產後短期間內之經驗,編製具有足夠信效度之母嬰連結量表。量表初稿主要依據謝珮玲等人(2012)之質性研究結果擬定,邀請大台中地區產後至15 天內之產婦填答量表初稿,以及背景、孕產、產後心理社會狀況等問卷,獲得有效樣本共567 名。經項目分析、探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由量表初稿提取出25 題、四個因素之正式量表,將四因素分別命名為「親近」、「親職適應」、「承諾」、「回應信心」。再以內部一致性、文獻對照、全量表與因素間之相關,以及量表分數與背景、孕產、產後心理社會等變項間的關係等,做為評估信效度之指標。發現全量表與四因素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 為 .82 ~ .90,四個因素間之Pearson’s r 為 .18 ~ .60。另外,亦發現因素分析結果與文獻之概念分析大致符合,孕期焦躁、孕期心情低落者在母嬰連結量表各項得分皆較低,母嬰連結量表各項得分與產後之憂鬱、焦慮有負相關,與社會支持有正相關。因此,本研究編製之母嬰連結量表具有令人滿意的信度與效度,應是適用於國人之母嬰連結評估工具。
  • Item
    以GSR 為衡量指標之實驗焦慮的誘發及其消滅-認知變數對GSR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4-06-??) 林清山; CHEN-SHAN LIN
  • Item
    抗拒誘惑與焦慮程度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3-06-??) 黃遙煌; YAU-HUANG HUANG
  • Item
    寬恕的測量及其與焦慮的潛在關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李新民; 陳密桃
    本研究旨在釐清寬恕的測量模式,探討寬恕和焦慮之間的關聯。研究者蒐集280名在職專班大學生的橫斷性實證資料,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釐清寬恕的因素結構, 統計分析顯示寬恕包含寬恕他人和尋求寬恕兩個構面。結構模式分析顯示年齡、宗教信仰、寬恕與幸福感有顯著關聯。接著以197名在職專班大學生為受試者,接 受兩次的寬恕與焦慮測量,兩次施測間隔7週。資料蒐集完成之後,以交叉延宕分析模式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來探討寬恕和焦慮的潛在關聯。實證資料分析結果 顯示,寬恕與後續的焦慮有顯著負向關聯,但是焦慮對於寬恕卻無顯著影響。根基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未來研究可行努力方向。
  • Item
    寬恕治療對於物質濫用者之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6-??) 林維芬; Wei-Fen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Enright 寬恕介入方案對因遭遇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之短期與長期介入效果。二十四位受試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寬恕介入方案組或對照組—藥物戒斷組。實驗前、後及追蹤期施以Enright 寬恕量表、Beck 憂鬱量表、Coppersmith 自尊量表、Spielberger 焦慮量表、Spielberger 憤怒量表及Lin 藥物依賴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在短期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前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前測;在追蹤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於追蹤後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追蹤後測。本研究對因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提供了另一個有效的介入方案。
  • Item
    不執著量表在台灣之中文化信、效度分析及其與心理健康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9-??) 趙舒禾; 陳秉華; Shu-He Chao; Ping-Hwa Chen
    本研究探討以東方文化所發展出來之心理建構--不執著(nonattachment);研究目的在於檢驗「不執著量表」(Sahdra, Shaver, & Brown, 2010)中文化之信、效度,並探討其與心理健康之關係。本研究採用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國軍部隊之官士兵313 人。研究結果顯示:「不執著」與「自我決定」、「主觀幸福感」有顯著之正向關係,與「焦慮」和「壓力知覺」有負向關係。此外,本研究亦特別針對華人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庸思維」與「不執著」進行概念區辨的考驗。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執著」能與「中庸思維」有所區辨,且「不執著」對各心理健康指標之預測力均優於「中庸思維」。整體研究結果顯示:「不執著量表」之中文化,獲得可接受之信、效度支持;而此一概念在諮商實務及心理健康上亦具有重要價值。研究者期望此一概念及其測量,能對未來相關研究及諮商實務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