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出走,找尋自我:從背包客旅行經驗探討生命意義
    (2021) 費郁雱; Fei, Yu-P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背包客旅行者之生命意義,以及生命意義對於旅行者人生之影響。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現象學研究法,以立意取樣邀請七位年齡介於26到34歲之背包客旅行者擔任研究參與者,過程使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後透過沉浸閱讀將訪談文本進行單元拆解與改寫,把改寫完的意義單元構成主題,並整合成完整的置身結構描述,最後再進行每位參與者間之普遍結構討論。研究結果發現,背包客旅行者能在旅行中透過自我覺察,探索生命的可能性,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體認文化對生活的影響。藉由跨出舒適圈,找尋自我認同感,把握能夠自由選擇的機會,勇於嘗試各種新的事物,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也許過程會令人感到恐懼、疏離、無意義感、孤獨或是生死的無常,但這些都是在旅行中值得的冒險,能提醒旅行者把握有限的時間豐富自己的生命。旅程中與他人的互動也能增加旅行者與世界的連結,並透過各種媒介用生命影響其他生命,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讓他們學會無論過程如何,若能享受當下,會體驗到更多真誠的快樂和幸福感。透過旅行所獲得的生命意義也深刻的影響旅行者的人生,無論是看見自己不足之處而去積極學習,或因為旅程中的變化與新的刺激讓人突破原本生活的困境,而找到人生的方向,或達成努力已久的夢想,都讓他們在人生中有所突破和成長。本研究將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最後提出研究限制及建議,提供對本研究主題有興趣之讀者,或對背包客旅行想深入探討的研究者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