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因為山就在那裡:登山者的療癒經驗與生命意義(2024) 羅翊芸; Luo, Yi-Yun臺灣是一個多山的美麗島嶼,自國內對於新冠肺炎的政策鬆綁後,重新開放山林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登山人潮;而在山岳文學與電影中,也可以看見山所帶來的力量,使許多登山者們產生豐盛的內心感受。回顧過去相關研究,登山是一項需要親身經歷且具一定風險的戶外活動,然而卻也在個人的心理層面上帶來許多療癒與效益,同時也成為了登山者直面生命的契機。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登山者的療癒經驗與生命意義,採質性研究之現象學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篩選八位登山者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研究結果發現,登山者的療癒因子來自大自然及人際兩個層面;透過與大自然及人際的互動,使登山者能在山行之中能夠產生以下療癒經驗與生命意義:(一)自我覺察:登山者能藉由登山覺察個人身心狀況、優勢與劣勢、價值觀及自我需求,並學習接納、調適、澄清與立下界線。(二)自我價值:登山者能在登山歷程中看見自我價值、給予自我肯定及自信。(三)抽離與充電:進入山林的特殊處境能使登山者與日常生活暫時保持距離,使之更有力量面對難題及壓力。(四)自由:登山者在登山過程中享受掌握生活步調的自由,並開始反思社會框架與自己的關係。(五)孤獨的狀態與專注當下:登山的過程使登山者有機會意識到個體的孤獨並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登山者的療癒經驗帶來不同的生命意義,也對登山者的生命有所影響。透過山,登山者的生命閱歷隨之豐厚,對土地及登山運動也更加認同;另外,登山者也從山行中學習轉念與轉化,能用更彈性的視角去面對事物,同時也更珍視自我的生命。最後,萬物生命的珍貴也使登山者做出行動,不僅在山行中持續實踐愛護大自然的理念,同時也企圖用生命影響生命,成為善的循環的一分子。Item 出走,找尋自我:從背包客旅行經驗探討生命意義(2021) 費郁雱; Fei, Yu-Pang本研究旨在探討背包客旅行者之生命意義,以及生命意義對於旅行者人生之影響。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現象學研究法,以立意取樣邀請七位年齡介於26到34歲之背包客旅行者擔任研究參與者,過程使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後透過沉浸閱讀將訪談文本進行單元拆解與改寫,把改寫完的意義單元構成主題,並整合成完整的置身結構描述,最後再進行每位參與者間之普遍結構討論。研究結果發現,背包客旅行者能在旅行中透過自我覺察,探索生命的可能性,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體認文化對生活的影響。藉由跨出舒適圈,找尋自我認同感,把握能夠自由選擇的機會,勇於嘗試各種新的事物,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也許過程會令人感到恐懼、疏離、無意義感、孤獨或是生死的無常,但這些都是在旅行中值得的冒險,能提醒旅行者把握有限的時間豐富自己的生命。旅程中與他人的互動也能增加旅行者與世界的連結,並透過各種媒介用生命影響其他生命,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讓他們學會無論過程如何,若能享受當下,會體驗到更多真誠的快樂和幸福感。透過旅行所獲得的生命意義也深刻的影響旅行者的人生,無論是看見自己不足之處而去積極學習,或因為旅程中的變化與新的刺激讓人突破原本生活的困境,而找到人生的方向,或達成努力已久的夢想,都讓他們在人生中有所突破和成長。本研究將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最後提出研究限制及建議,提供對本研究主題有興趣之讀者,或對背包客旅行想深入探討的研究者做參考。Item 療癒性舞蹈課程對參與者之身心與生活的影響研究(2007) 蔡艾如; Tsai, Ai-Ju本研究探討療癒性舞蹈課程對參與者之身心與生活的影響。療癒性舞蹈課程是以「連結身體內在與生俱來的療癒力量」為焦點,透過舞蹈、伸展、遊戲等媒介,達到身心療癒的終極目標。本研究目的有二:(一)瞭解「療癒性舞蹈課程」的參與者在課程中的身心經驗;(二)瞭解「療癒性舞蹈課程」對參與者之身心和生活的影響。 本研究分兩階段訪談三位課程參與者,以還原參與者課程中的身心經驗,呈現課程後一週對參與者身心與生活的影響,以及課程後三個月對參與者之身心與生活的延宕影響。並以現象學為方法論,透過現象學的態度訪談、整理和分析文本,得到下列研究結果: 一、參與者於課程中經驗到允許接納、身心的放鬆沈靜、身體自發的反應、與環境的連結、持續的練習幫助與身體的連結和觀照能力的提升,以及一些個別的反思和靈性經驗。 二、課程後一週,參與者均發現與身體連結、維持在中心和保持臨在的經驗於課後自然延續;懂得傾聽、尊重和放鬆身體;相信有外在力量的幫助;能為自己創造舒適的身心空間;內在升起分享課程的動力;以及一些個別的心情和新的信念。這些個人的身心轉變也牽動生活中的轉變,包括在人際互動上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面對衝突和重視互動的平衡;與家人的互動能更親密、更穩定;對兩性交往更清楚;也能將課程體驗融入工作中。 三、課程後三個月,與身體保持連結的參與者,能夠照顧自己身心的需求,創造身心處於放鬆與舒適狀態的機會;內在的沈穩有助於在生活中釐清與他人的界線,也能自然地與他人、與環境、與存在保持連結。未養成「與身體連結」習慣的參與者,經過時間的延宕逐漸回歸課程前的身心狀態與生活模式。此外,持續的練習傾聽身體、維持在中心和保持臨在,有助於「與身體保持連結」之狀態與影響的延續。 本研究的結論為:持續的練習「與身體內在的療癒力量連結」是朝向療癒的有效途徑。最後,本研究針對「對身心療癒有興趣者」、「身心療癒助人工作者」和「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徘徊海峽兩岸的十字路口?台商派駐大陸管理人員生涯發展與抉擇歷程之現象學研究(2016) 徐位瑾; Hsu, Wei-Chin本研究旨在探究台商派駐大陸管理人員生涯轉換經驗。研究者採用立意抽樣,以六位35到55歲擁有派駐大陸工作兩年以上經驗者為研究對象,使用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探究生涯轉換的心路歷程,以及影響轉換的因素,和生涯轉換抉擇對人員的影響與意義。研究者採質性研究方法,以現象學資料分析:資料蒐集、沈浸閱讀、意義單元之抽取並歸類命名、構成主題、置身結構,以瞭解研究參與者生涯轉換的經驗。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的轉換動機包含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及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因素。綜觀研究結果,研究參與者在生涯抉擇的挑戰與困境有:(1)非預期帶來的不安;(2)個人能力與意願的考量;(3)家庭問題帶來的牽絆;(4)文化適應的問題與衝擊;(5)職涯發展與回任狀況的擔憂。 參與者用來協助自己在生涯轉換期間的策略包含有:(1)充分掌握產業與公司動態;(2)終身學習與提升競爭力;(3)適應海外的文化與生活。另外企業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可提供:(1)須重新檢討海外派駐政策與規定;(2)人員能力與意願的提升;(3)提供有競爭力的派駐支援方案;(4)設置派駐人員管理系統。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生涯轉換抉擇對參與者的影響與意義有:(1)生涯發展階段中的自我探索;(2)自我評估個人的能力與潛質;(3)面對生涯變動更彈性的思維;(4)累積面對壓力挑戰困境的能力;(5)創造新的人生價值。 最後,研究者提出研究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及研究歷程的省思。希望透過此研究,能夠提供企業主、人力資源部門人員、面臨生涯困境和派駐海外工作者以及對此研究主題有興趣者一些參考。 關鍵詞:海外派遣、人力資源、生涯轉換、現象學Item 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曾怡茹; 林正昌; Yi-Ru Tzeng; Cheng-Chang L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從禪坐經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藉由禪坐者的身心體驗呈現高峰經驗的面貌,並進一步還原出令它如此這般的本質,一方面期望澄清大眾對高峰經驗的迷思,另一方面也藉此重新認識高峰經驗。本研究以現象學為方法,邀請八位禪坐者接受訪談,研究發現:高峰經驗與禪坐經驗二者師出同源,都希望吾人能淡化「小我」界線,逐漸回歸「大我」之中;然而,禪坐經驗比文獻上所記載高峰經驗來得更加完整微細,而且高峰經驗沒有固定特徵。若想體驗高峰經驗,不需要催化物,只要相同本質的活動,例如:瑜珈或太極拳,皆能使身心轉化,達致高峰經驗。高峰經驗的本質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親證超個人心理學的宇宙觀與人性觀,其意義在於「實現自我」之上更要「超越自我」,超越這個非永恆的「小我」進而實現「真我」。Item 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曾怡茹; 林正昌; Yi-Ru Tzeng; Cheng-Chang L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從禪坐經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藉由禪坐者的身心體驗呈現高峰經驗的面貌,並進一步還原出令它如此這般的本質,一方面期望澄清大眾對高峰經驗的迷思,另一方面也藉此重新認識高峰經驗。本研究以現象學為方法,邀請八位禪坐者接受訪談,研究發現:高峰經驗與禪坐經驗二者師出同源,都希望吾人能淡化「小我」界線,逐漸回歸「大我」之中;然而,禪坐經驗比文獻上所記載高峰經驗來得更加完整微細,而且高峰經驗沒有固定特徵。若想體驗高峰經驗,不需要催化物,只要相同本質的活動,例如:瑜珈或太極拳,皆能使身心轉化,達致高峰經驗。高峰經驗的本質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親證超個人心理學的宇宙觀與人性觀,其意義在於「實現自我」之上更要「超越自我」,超越這個非永恆的「小我」進而實現「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