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中基測量尺分數計算方式之探討
    (2007-11-11) 邱佳民; 曾芬蘭; 宋曜廷
  • Ite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回顧與展望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2007-12-01) 宋曜廷; 許福元; 曾芬蘭; 蔣莉蘋; 孫維民
    本文旨在說明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從開始研發至今,為因應不同階段的變化與發展,所提出的相對應規劃與對。並藉由回顧過往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整理出執行此計畫歷程中所累積的標準化測驗編製經驗、量尺計分系統的建置、一綱多本的試題版本檢核、寫作測驗的評分機制及所開發建置的資訊系統與相關的研究資源。希望能藉由本文的提出,能提昇國內學習成就標準化測驗相關技術的研究。最後並提出基本學力測的後續定位與展望。
  • Item
    Effects of Gaps-Minimizing Approaches on the Raw-toScale Score Conversions When Forms Vary in Difficult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2-??) 章舜雯; Shun-Wen Chang
    本研究針對在題本難易不同的情況下,探討使用量尺分數間距縮小法,縮小由原始分數轉換至量尺分數後所產生的間距之效果。本研究透過三參數extended beta-binomial 模式,模擬產生一如民國90-92 年期間基本學力測驗五個學科的考生分數分配,評鑑「無調整法」、「同等平均數法」、「不同等平均數法」、以及「不同等平均數及標準差法」這四種方法在不同測驗年間的表現。基本學力測驗為一標準化測驗,各學科在這幾年內的題本難易度略有不同。本研究設定將量尺高分一端縮小分數間距至3 , 4 , 5 分,評鑑的準則包含量尺分數描述統計值、測驗信度、整體測量誤差以及在不同真分數下的測量標準誤大小,還有調整分數間距後對低分一端所更動的量尺點數。研究結果指出,題本難易會影響各間距縮小法的表現,其中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達到縮小量尺高分一端分數間距的目標,而卻不會帶來任何負面的效果。調整量尺分數的間距對於較容易的題本所產生的影響大於較困難的題本;題本難度增加後,各間距縮小法之影響性也隨之降低。整體而言, 「不同等平均數及標準差法」似乎是最好的選擇。本研究的結果應能促進對分數間距議題的了解,並也喚起了對題本難易度在建立量尺時所扮演的角色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