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家庭背景、課後照顧對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影響
    (2009) 李宜芸; Yi-Yun, Lee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低年級學童的家庭背景與課後照顧與其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六所台北縣、市公立國民小學的二年級學生,共820人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國小學生學習行為量表」及「學童課後安排及照顧時間安排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運用SPSS 10.0版統計套裝程式,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小低年級女生在學習行為或學業成就上,皆比國小低年級男生有較好的表現。 二、家長雙方的教育程度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的表現有相當的影響力,家長教育程度較高,子女的學業成就較佳。 三、家庭社經地位提高,家長擁有較好的職業,收入也較多,因此有利於提高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 四、子女數的增加,分配到每位子女身上的資源則相對減少,當國小學童為獨生子女時,其成績總分表現最優,而當家中共有二名子女時,在國語成績方面表現最好。 五、無論國小低年級學童在放學後是由家長、安親才藝班或學校課輔班來照顧,僅有學業成就會有差異,對其學習行為並無顯著的差異。 六、身處於小家庭結構之國小低年級女生在參加安親課輔班的課後照顧後,能有效的預測其學習行為。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小學童的家長、老師、學校行政、課後照顧機構、政府相關單位及未來相關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小男女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6-06-??) 張春興; CHUN-HSING CHANG
  • Item
    國小男女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6-06-??) 張春興; CHUN-HSING CHANG
  • Item
    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12-??) 劉政宏; 張景媛; 許鼎延; 張瓊文
  • Item
    雙核心動機模式測量指標的建立及跨年級的檢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劉政宏; Cheng-Hong Liu
    劉政宏(2009 )提出雙核心動機模式(dual-core motivation model' 簡稱OCM) 來說明學習動機包含的成分,及其對學習行為的影響路徑,其中認為學習動機包含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四個不同成分,但其中僅有情感與執行意志兩個核心成分對學習行為有直接影響力,價值與預期等成分則是經由雙核心成分的中介,間接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先前研究顯示OCM 在概念架構與檢驗證據上仍有改善空間,因此本研究目的在進一步闡述與確定OCM 中各動機成分的概念與測量指標,並以1203 位小六至國三學生資料針對修正後的OCM 進行檢驗與跨年級比較。使用的工具包含「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與「國中小學習行為量表」, 資料則透過LISREL 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先前結果,修正後的OCM 獲得觀察資料的支持,其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皆大幅提昇'同時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在OCM 大多數結構係數上並未有差異。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國小男女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6-06-??) 張春興; CHUN-HSING CHANG
  • Item
    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劉政宏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提出雙核心動機模式(dual-core motivation model,簡稱DCM)。依據動機與認知心理學相關研究,DCM認為學習動機包含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四個不同成分,其中以情感與執行意志兩個核心成分對學習行為最有直接影響力,而價值與預期等學習動機成分,則主要是經由雙核心成分的中介,間接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研究對象為480位國小六年級學生,使用的工具包含「國小學習動機量表」與「國小學習行為量表」,資料則透過LISREL程式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以檢驗DCM相關概念。結果發現,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屬於不同的動機成分,且DCM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大致獲得觀察資料的支持。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80-06-??) 郭生玉; SHENG-YU KUO
  • Item
    屏東地區外籍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在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行為之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06-??) 鍾鳳嬌; 王國川; 陳永朗; FENG-CHIAO CHUNG; KUO-CHANG WANG; YONG-LANG CHEN
  • Item
    歸因回饋與策略訓練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0-06-??) 陳李綢; LI-CHOU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