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教室情境中自我調整學習模式的驗證暨影響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科之自我調整學習的教室情境因素探討
    (2004) 邱志賢
    本研究目的有二:(一)統整有關的自我調整學習理論,建構一個適用於教室學習情境的自我調整學習模式,並以實徵資料來驗證此一自我調整學習模式的適配度。(二)採用質性的研究法,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在上數學課時,影響自我調整學習的教室情境因素。 為了完成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研究一、研究二兩個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社會環境支持量表、目標導向量表、學習策略量表、情感反應量表、攝影機以及錄音機等。 在研究一中,研究者以數學為特定領域,提出一個包含社會環境支持、趨近精熟目標導向、趨近表現目標導向、學習策略、數學學習成就及情感反應等六個成份的「教室情境中自我調整學習模式」,並使用實徵資料來驗證此一模式。本研究的受試者是以252位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生為觀察樣本,進行理論模式與觀察資料的適配度考驗。模式考驗的結果發現在整體模式適配度和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兩方面,都顯示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模式跟一般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觀察資料可以適配。換言之,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室情境中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可以用來解釋一般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觀察資料。 在研究二中,研究者採用質性的研究法。研究者依研究目的尋找願意接受研究合作的對象,最後得到基隆市友力國小五年勇班涵嫣老師(化名)的同意,成為本研究二的研究參與者。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二共計進行14次,每次1節課的參與觀察研究。另外,研究者配合參與觀察研究法的需要,選取能進一步提供資料的學生,作為本研究訪談法的研究參與者。共計在研究期間,研究者選取14位學生作為本研究的訪談對象。本研究的資料分析發現在教室的學習環境方面,教室中輕鬆的學習氣氛、座位的安排、教師的愛心與關懷等因素皆有利於學生獲得自我調整學習的技能。而在教師的教學方面,教師採用鷹架教學、同儕教導策略、教導學生使用注意力控制策略、教導學生使用認知策略、教導學生使用後設認知策略與教導學生使用資源管理策略等教學方式,皆能促進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技能的獲得。 綜合而言,本研究一所建構的「教室情境中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可以獲得支持,顯示國小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會涉及社會環境支持、目標導向、學習策略、學習成就及情感反應。而從本研究二的實地觀察結果也發現到教學的情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成就及情感反應。因此,教師如果要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時,應該要考慮到這些自我調整學習的要素。
  • Item
    影響外籍暨大陸配偶學童子女學業成績關鍵因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09-??) 趙善如; 鍾鳳嬌; 江玉娟; SHAN-RU CHAO; FENG-CHIAO CHUNG; YU-JUAN JIANG
  • Item
    學習困難訊息的回饋對國中生數學科成就的影響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9-06-??) 張春興; 林清山; 范德鑫; 陳李綢; CHUNG-HSING CHANG; CHEN-SHAN LIN; DER-HSIN FAN; and LI-CHOU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