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通勤家庭為人母者之敘說研究:三位女性的故事
    (2010) 柯潔芳; Ko Chieh-Fang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在通勤家庭中,為人母者的生活經驗及其適應歷程,希望藉由研究結果瞭解通勤家庭型態對為人母者所帶來的影響,並找出她們的社會支持程度及其個人需求,以提供政府部門、社會人士、教育單位及助人專業工作者參考之。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的敘說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之歷程。研究者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三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蒐集在通勤家庭中為人母者之生活經驗的自我敘說,訪談內容經整理為逐字稿之後,以敘說分析方法中的「整體-內容」型式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撰寫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通勤家庭中為人母者之經驗的生命故事。 本研究發現夫妻分隔兩地的通勤家庭型態對為人母者的影響如下: 一、多重角色使為人母者感到時間的緊縮,因而調整平日生活的作息。 二、獨自承擔教養責任感到無助與沈重壓力,親職教養引發婚姻衝突,促使為人母者調整夫妻互動與溝通模式。 三、有感於先生缺席對親子關係的影響,調整家庭角色與生活模式,營造家庭的一體感與親密感。 四、為人母者與家人關係有所轉變,家人的支持是重要後盾,但有時也會感到壓力。 五、為人母者發現自己個性上的改變,並對此改變抱持正向肯定。 本研究針對上述的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政府部門及相關人員提出建議。最後依據研究過程與結果發現,對未來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共讀繪本手指圖文之語句功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6-??) 李菁芸; 張鑑如; Ching-Yun Lee, Chien-Ju Chang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親子共讀時,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指向動作使用的情形,以瞭解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手指圖案或文字的次數頻率和語句功能,以及母親與幼兒使用手指圖文的關係。45對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在家共讀彼此熟悉的繪本,全程錄音錄影,研究結果顯示:1.母親、十四個月大幼兒手指圖案的次數頻率均高於文字;2.母親指著繪本圖案或文字時,其所伴隨的語句功能最多為「強調或傳達相同語義訊息」,其次則為「增加更完整、清楚的語義訊息」及「引導注意」、「無法辨識」;3.十四個月大幼兒已出現大量手指圖文的指向動作,但尚未發展出清晰可辨的口語詞彙;4.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共讀時,母親手指圖文的次數與幼兒手指圖文的次數呈現正相關。文末並對未來相關研究及親子共讀方式提出建議與討論。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母親養育嬰兒方式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85-06-??) 蘇建文; 鍾志從; CHlEN-WEN SU and JYH-TSORNG J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