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壓力與因應之質性研究:以台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為例
    (2016) 許瑩瑩; Hee, Yeng Y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優秀跆拳道選手之社會取向成就動機的內涵與影響、社會取向成就動機的動力與壓力之轉換因素、以及壓力因應與策略。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8位參與者的競技生涯經驗,並以紮根理論分析資料。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社會取向成就動機由「想要回報榮耀對象」、「想向他人證明自己或組織的實力」、「與組織有榮耀一體感」組成。「想要回報榮耀對象」意義在於回報他人曾經的好意與協助;「想向他人證明自己或組織的實力」之意義是想要被他人看見與被他人認同;「與組織有榮耀一體感」的意義是共享榮耀。 二、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對選手的影響,包括「使競技生涯更堅持」、「影響競技生涯的目標設定」、「使練習中更認真與積極」、「在比賽關鍵時刻振作」、「備戰期中感受到擔心與壓力」、「賽前想太多使睡眠受影響」。 三、選手從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引起的壓力變動力的關鍵原因,有「反復練習」、「自我信心喊話,增加自信」、「奮力專注,想向他人證明自己」、「在調整期受到教練的鼓勵」、「獲得他人理解」。 四:選手從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引起的動力變壓力的關鍵原因,有「高自我要求與標準」、「對比賽結果得失心重」、「在乎別人的評價、看法與情緒」、「累積競技成就後,自我要求變高,不允許失敗」、「重要他人觀賽與否的干擾」。 五、選手採取之壓力因應與策略,有「與壓力共存」、「透過轉移注意力,阻斷壓力感,讓心理放鬆」、「自我檢視,問題解決」、「專注」、「線索暗示策略」、「情緒釋放」、「對自我與環境瞭解」、「透過社會比較減低壓力知覺」、「換位思考」、「連結外在關係資源」、「信仰」。 根據以上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 一、社會 取向成就動機 對個體 具積極與消影響。 二、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壓力與動力之間的關鍵在於「掌控感」,當個體聚焦在內控目標時,有利於其掌控感的增加,使壓力變成動力;而當個體聚焦在外控目標時,則會使掌控感減少,使動力變成壓力。此外,「個體詮釋」影響個體對於他人反應的解讀,而使其驅力變成動力或壓力。 三、依據個體使用內外資源以因應壓力的狀況,分為「使用個人內在資源因應與調節壓力」、「合併使用外在刺激與個人內在資源以因應與調節壓力」、「使用外在資源因應與調節壓力」。個體對於內外狀態與資源的覺察與瞭解,會影響其壓力因應的彈性與效果。 最後,研究者整理上述的結果與討論,歸納出對選手、教練、家長、心理實務工作者建議,並討論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 Item
    知情意整合的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3-??) 藍雅慧; 張景媛; YA-HUI LAN; CHING-YUAN CHANG
  • Item
    The Effects of Goal Orientation, Competency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Source on Academic Risk Taki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2-06-??) 毛國楠; KUO-NAN MAO
  • Item
    國中生多重目標導向與其自我調整學習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3-??) 侯玫如; 程炳林; 于富雲; MEI-JU HOU; BING-LIN CHERNG and FU-YU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