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國小自閉症學生之執行功能、正向情緒與學業恆毅力之相關研究
    (2022) 羅心怡; Lo, Hsin-Yi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國小自閉症中高年級學生的執行功能和正向情緒以及學業恆毅力和國小正常發展學生的差異、關聯與中介研究。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實驗組為臺北市國小自閉症中高年級學生四十一名,對照組為國小正常發展學生19名。量表部分,執行功能採用Simon Task, 設計流暢性測驗、河內塔測驗測量;正向情緒使用Watson等人(1988)的正向情緒量表;學業恆毅力採用鍾劭敏(2019)編譯至Clark 與Malecki(2019)的量表共十題。兩組學生類別分別跟正向情緒、學業恆毅力、執行功能進行差異關聯比較,再分成兩組進行中介研究,第一組觀察執行功能是否能中介學生類別和正向情緒,第二組觀察執行功能是否能中介學生類別與學業恆毅力,企圖找出執行功能在學生類別、正向情緒和學業恆毅力之間的關聯。使用的統計方式為差異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spss統計軟體以及中介分析四階段法、process。研究結果為一、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執行功能的轉換有差異,正常發展學生的轉換優於自閉症學生。二、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執行功能的河內塔、抑制、流暢沒有差異。三、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學業恆毅力的韌性有差異,正常發展的學生韌性優於自閉症學生。四、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學業恆毅力的總體分數、決心、聚焦沒有差異。五、執行功能不能成為自閉症學生與正常發展學生和正向情緒之間的中介因子。六、執行功能不能成為自閉症學生與正常發展學生和學業恆毅力之間的中介因子
  • 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沈欣怡; 蘇宜芬; Hsin-Yi Shen; Yi-Fen S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推論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課程。研究結果顯示:(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學童在推論理解測驗上的「指稱」、「精緻化」和「類比」推論有提升效果;至於自發性產出的推論量與質上,在「指稱」和「摘取大意」部分也有增進效果。(二)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學提出應用上的建議。
  • 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2007) 沈欣怡; Hsin-Yi Shen
    本研究的主要目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故事體文章上的推論理解能力、自發性產出的推論數量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基隆市一所國小四年級71名學童為對象,實驗組36名學生,控制組35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九週,每週兩節課(80分鐘)的「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處理。 本研究在推論理解能力與推論數量的分析部分,是以「國小學童推論理解測驗」與「放聲思考測驗」為評量工具;在閱讀理解能力部分,則以「故事重述測驗」為評量工具,並於實驗課程結束進行後測,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同時也分析「單元回饋表」和「課程總回饋表」等實驗組學生回饋資料,以瞭解本實驗教學之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 一、就推論理解能力而言: 1.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童在「國小學童推論理解測驗」的推論理解表現,在「指稱」、「精緻化」和「類比」層面具顯著提升效果,但在「因果關係」和「摘取大意」層面則無顯著提升效果。 2.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童在「放聲思考測驗」上自發性產出的推論數量,在「指稱」和「摘取大意」層面具顯著提升效果,但在「因果關係」、「精緻化」和「類比」等層面則無顯著提升效果。 二、就閱讀理解能力而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從實驗組學生的回饋資料中發現,超過八以上的學生表示喜歡上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認為整體課程能增進他們在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表現。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在國小教學應用及未來研究上之參考。
  • Item
    國小學童的性別及社交地位與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之關係
    (2006) 李雅婷; Ya-Ting L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中,不同性別及不同社交地位者,其在人際事件上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了解學童的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是否能區別其社交地位。本研究以台北市幸安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316人(男生151人、女生165人),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國小學童社交測量」、「國小學童人際歸因量表」、「國小學童人際信念量表」以及「國小學童友誼品質量表」;其中有135人(男生68人、女生67人)繼續參與「表情辨識實驗」。研究所得資料以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以及區別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五)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歸因方式上具有顯著差異;(六)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人際信念上不具有顯著差異;(七)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表情辨識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八)不同社交地位的學童在友誼品質上具有顯著差異;(九)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可有效區別出國小學童的四種社交地位,達到預測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之關係研究
    (2008) 許舒雅; Sue-Ya She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的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的關係,主要目的有五項:(一)根據中外文獻,編製適合國小兒童的「友誼品質量表」,以作為本研究及未來研究者使用。(二)了解不同性別的國小兒童在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的差異情形。(三)了解不同年級的國小兒童在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的發展情形。(四)探討國小兒童在父母親依附關係、利社會行為、友誼品質三者之間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380名分佈於台北縣、台北市等地區的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使用「國小學童友誼品質量表」、「父母親依附關係量表」、「日常利社會自陳量表」等調查工具。所得資料以驗證性因素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來進行資料處理。綜合整個研究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以性別而言,男女生達顯著差異。女生的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及利社會行為均優於男生。 二、 以年級別而言,年級達顯著差異。五、六年級學童的友誼品質、父母親依附關係及利社會行為均優於四年級。 三、 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友誼品質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兒童與父母「正向互動」越高,則兒童友誼品質的「支持關係」也愈佳。 四、 利社會行為與友誼品質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利社會行為」越高,則其友誼品質的「正向互動」也越佳。 五、 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利社會行為有典型相關存在。兒童與父母「正向互動」越高,則兒童「利社會行為」也愈佳。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歸納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師、父母以及輔導者的參考。
  • Item
    國小學童在象形,指事,會意字上認字策略之發展研究
    (2005) 林怡慧; Lin Yi Hui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童在象形、指事、會意類文字上的認字策略發展,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童認字策略運用上的差異,並比較國小二年級中等認字能力組、四年級中等認字能力組和四年級低認字能力組受試者在認字線索使用上的差異情形。 研究中以Khomsi的研究方法對受試者進行施測,以臺北縣三重市光興國民小學一至四年級中等認字能力的學生和四年級低認字能力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選取了受試者137名 。所得資料在象形類、指事類和會意類文字中,均以變異數分析進行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生在認字線索的運用上,在象形類文字上,字形是重要的認字線索。而在指事類文字上,各刺激字類別間沒有顯著差異。接著在會意類文字上,本研究所採用的高筆劃字可能是比較困難的字。另外,二年級中等認字能力組和四年級低認字能力組的答對率沒有顯著差異,四年級低認字能力組和四年級中等認字能力組的答對率只有在高筆劃會意字接近顯著差異。此外,在象形、指事、會意三類文字中,字形均是他們重要的認字線索,而對初習文字的二年級學童而言,字音同時也是重要的認字線索,隨著年齡的增加,受字音的影響而誤判的情形逐漸減少。
  • 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沈欣怡; 蘇宜芬; Hsin-Yi Shen; Yi-Fen S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推論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課程。研究結果顯示:(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學童在推論理解測驗上的「指稱」、「精緻化」和「類比」推論有提升效果;至於自發性產出的推論量與質上,在「指稱」和「摘取大意」部分也有增進效果。(二)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學提出應用上的建議。
  • Item
    課室目標線索與個人目標導向對國小學童解題成就及自我調整學習之交互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03-??) 林易慧; 程炳林; YI-HUI LIN; BIING-LIN CHER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