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震動訓練對女性運動員下階梯及落地跳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活化表現之立即性影響
    (2015) 張文星; Wen-Hsing Chang
    目的:探討立即性的震動訓練與髖內收加震動訓練對女性運動員下階梯與落地跳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活化表現之影響。方法:24位女性運動員為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為三組,分別為控制組(20.13±2.17歲)、震動訓練組 (20.75±1.28歲)及髖內收加震動訓練組 (21.5±2.39歲)。以三維動作分析系統、測力板、Noraxon無線肌電儀與Biodex蒐集下階梯及落地垂直跳的動作、地面反作用力、肌電訊號及等長肌力,並以軟體Visual3D進行資料處理。統計方法以SPSS20.0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震動訓練、髖內收震動訓練及控制組三組的矢狀面與額狀面關節活動範圍、下肢關節力矩、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活化值、活化時序之前後測改變量(後測-前測),如有顯著(α=.05)再進行事後比較。結果:下階梯動作中的關節活動範圍改變量、關節力矩改變量、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肌肉活化及活化時序改變量三組間皆未達顯著差異;落地跳動作中的關節活動範圍改變量、地面反作用力改變量及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肌肉活化改變量於三組間未達顯著差異,而震動訓練組與髖內收震動訓練組落地垂直跳動作中活化時序的改變量(-14.34±16.35; -14.53±9.25)高於控制組(4.93±9.44)、膝關節伸肌肌力未達顯著差異。結論:震動訓練及髖內收震動訓練的介入之下,有助於提升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活化時序的改變量。
  • Item
    有無從事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下階梯動作型態之比較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4-12-01) 張文星; 張耀庭; 黃長福; 張家豪
    下階梯動作會使步幅受到階梯的限制,同時需注意階梯位置及高度,因此會改變個體原有的動作型態,然而,太極拳運動強調動作較慢的重心轉移,屬於連續性及較低強度的活動,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有別於其他有氧運動(如:慢跑、騎乘腳踏車、游泳),因此從事太極拳運動是否會改變日常生活動作中的動作型態,值得深入探討。目的:探討從事太極拳運動與健康中老年人於下階梯動作型態之差異。方法:本研究招募16名中老 年人,包含8名太極拳運動組與8名對照組。利用10臺Vicon攝影機(250 Hz)、Kistler 測力板(1000 Hz)和Noraxon無線肌電系統(1500 Hz),同步收集下階梯過程的全身動作、地面反作用力及肌肉活化情形。使用SPSS 20.0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兩組間之差異。結果:太極拳組於下階梯之時間較長(p < .05)。制動期過程中,太極拳組於地面反作用力、負荷率及膝關節伸展力矩皆小於對照組(p < .05)。推蹬期過程中,太極拳組髖關節屈曲力矩低於對照組、踝關節蹠屈力矩高於對照組及腓腸肌活化多於對照組(p < .05)。結論:本研究發現太極拳組有助於減緩地面反作用力,降低下階梯過程中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