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站立情境與知覺系統引致之登階高度環境賦使
    (中國心理學會, 2015-09-01) 黃嘉笙; 楊梓楣; 張智惠; 卓俊伶
    生態心理學的環境賦使旨在說明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特定關係,其認為兩者的屬性具有相互參照的關聯性,此關係可透過身體尺度的概念加以描述。本研究基於生態手段,探討觸動覺與視覺導引登階動作的可能性,藉由改變個體站立高度,檢視知覺最大登階高度之環境賦使。24名成人被招募為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至觸動覺與視覺評估兩組;參與者需評估能否以抬起單腳之動作攀登台階,其知覺判斷的方式有二:分別為視覺觀察與操作盲人手杖進行探索。實驗安排參與者站立於真實地板、高10 cm之升高地板、以及穿著高10 cm的積木鞋共三種情境。運用可調整高度之台階擷取參與者的知覺最大登階高度,並依據腿長計算登階高度之關鍵比值。實驗結果發現最大登階高度之環境賦使不受個體站立情境改變而影響其判斷,個體腿長與台階結構的關係會維持不變的特徵。儘管個體藉由不一樣的知覺系統判斷最大登階高度,不過在準確性與評估信心上無明顯不同,本研究之發現與知覺系統對等的觀點一致。以觸動覺系統探索登階高度的環境賦使,可能無法只參照個體腿長作解釋,未來研究可檢證如身體部位與器物屬性等影響因素,以更明確地探知登階動作的環境賦使。
  • Item
    兒童在相對時宜工作的參數學習:檢驗練習變異假說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3-07-01) 林靜兒; 卓俊伶; 張智惠; 謝扶成
  • Item
    不同情境干擾對自我配速動作空間準確性及錯誤偵察能力學習的影響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張智惠; 卓俊伶
    本研究更改Sherwood(1996)的研究中有關測量錯誤偵察的設計,進一 步檢驗不同情境干擾程度對自我配速動作空間準確性及錯誤偵察能力學習的影響。 實驗參加者為三十二名女性,平均年齡20.9歲(標準差2.4歲),隨機分派 到集團/集團、集團/隨機、隨機/集團及隨機等四組中。實驗動作為 自我配速的線性直臂外移之後被動折返動作。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杜凱氏法事後比較,結果顯示在獲得期,集團組別的動作準確性(AE)及錯誤 偵察(│O-S│)能力的表現,高於隨機組別。在保留期,集團組別的動作 準確性衰退情形較隨機組別顯著,而在錯誤偵察方面則各組在立即保留期的衰 退情形皆達顯著。因此,在本研究的限制下結論是,相對高情境干擾的隨機練 習有助於動作準確性提昇,但對於動作錯誤偵察能力的提昇沒有顯著效果。
  • Item
    練習的安排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9-01) 張智惠; 卓俊伶; 季力康評
    本研究旨在以類化動作程式的觀點,融合動作間與動作內的干擾形成不同高低干擾 程度的練習安排,檢驗其對簡單動作表現及學習的影響。實驗參加者為三十二名大學女生,平 均年齡為20.5歲,隨機分派到下列四組:(一)集團/恆常(低情境干擾),(二)集團/變化(中情 境干擾),(三)隨機/恆常(中情境干擾),(四)隨機/變化(高情境干擾)。實驗動作為屈臂內移及 直臂外移兩項簡單動作。參加者在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理後十分鐘及隔天各進行一次遷移測驗, 依變項為動作的準確性。經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鄧肯法事後比較,發現屈臂內移動作 練習期時低情境干擾之集團/恆常組的表現優於中情境干擾之集團/變化組,中情境干擾之隨 機/恆常組的表現優於高情境干擾之隨機/變化組,但是在遷移時各組間無顯著差異;直臂外移 動作練習期時,低情境干擾之集團/恆常組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各組,但在遷移期則各組無顯 著差異。在本研究的範圍限制內,發現相對高情境干擾對動作表現有壓抑現象,但對動作學習 則與相對低情境干擾之間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