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比較研究―以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為例
    (2003) 曾彭子光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討論不同族群及性別之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於體育課的態度;參與運動受重要他人影響;參與運動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參與運動及其他活動興趣與意見。研究對象為就讀於花蓮縣各公私立國中,且代表學校參加對外運動競賽之各項運動代表隊之900名學生,以自編「國中運動校代表隊進入運動社會化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所得的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test檢定、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並以薛費法進行事後比較(若F值達顯著差異水準【p< .05】)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結果發現: 一、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對於體育課非常重視,並抱持正面的評價。 二、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受重要他人影響的差異情形存在於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參與運動最重要影響人依序為教練、體育老師、同性朋友、同學,家庭成員中父親是最重要影響人。 三、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參與運動與大眾傳播媒體影響;除電視在使用的情形未達顯著水準,在其他方面都達到顯著差異水準。即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在參與運動與大眾傳播媒體時有差異情形存在。 四、1.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學生最常參與的運動依序為慢跑、籃球、自行車。其次則是原住民男、女學生較多選擇偏向男性化的球類活動,如:足球、棒/壘球。漢族男、女學生較多選擇偏向中性化的球類活動,如桌球、撞球。 2.社會化環境中參與運動時間,最多為學校,其次才是運動社團及鄰近場地。在運動社團、鄰近場地兩方面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水準,其差異情形存在於不同族群、性別的學生。 3. 學校是最適合學習運動技能的社會化環境,且認為大眾傳播媒體不適合學習運動技能。漢族女學生較原住民女學生對運動性社團為適合學習運動之社會化環境有較高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