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生活型態和健身運動介入對成年人身體活動行為、認知及體適能之影響
    (2012) 李麗晶; Li-Ching Lee
    本研究旨在探討生活型態和健身運動介入對成年人身體活動行為、認知及體適能之影響。採準實驗設計,60位年齡介於30-60歲之成年人(40.2 ± 1.0歲),分別在生活型態組、健身運動組及控制組,密集介入三個月,並持續追蹤至第九個月。於研究開始、介入後及後續追蹤分別給予相同之身體活動行為、認知及體適能等測量。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及魏氏符號等級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生活型態組及健身運動組的身體活動量介入效果顯著優於控制組,該兩組的行為改變階段亦達顯著進步;(二)健身運動組的心肺適能介入效果顯著優於生活型態組及控制組;(三)生活型態組及健身運動組的身體活動量後續追蹤效果同樣的顯著優於控制組,而在行為改變階段部分,僅生活型態組達顯著進步;而自我效能及決策平衡之後續追蹤效果顯著優於健身運動組及控制組;(四)生活型態組的肌肉適能在後續追蹤效果顯著優於健身運動組及控制組。本研究結論是:對成年人而言,(一)生活型態和健身運動介入,對身體活動量及行為改變階段有提升效果;(二)健身運動介入對心肺適能有提升效果;(三)生活型態及健身運動介入對身體活動量、行為改變階段於後續追蹤有提升效果;而運動自我效能及決策平衡僅於生活型態組有提升效果;與(四)生活型態介入對肌肉適能於後續追蹤有提升效果。
  • Item
    身體活動和老人憂鬱症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8-06-01) 李麗晶; 卓俊伶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20年時,憂鬱症將會躍居全球重大疾病第二名,臺灣老人的憂鬱症逐漸受到公共衛生、醫學及運動科學界的重視,有鑒於老人憂鬱症帶給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因此對老人憂鬱症的重視刻不容緩。活躍的生活型態可提昇身體活動量,減緩因老化引起的慢性疾病及許多心理上的負面想法,進而提昇老人的生活品質並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所以有必要了解身體活動與老人憂鬱症的關係及影響。針對憂鬱老人的身體活動設計時,應考慮能融入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平衡及身心紓緩等要素的活動型態,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則必須依照個人的健康及體能狀況採彈性及變化,另外,本文提出身體活動減緩憂鬱機制方面的建議爲:運動的同伴、指導員、場地、氣氛、社會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