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地區體育師資培育專業課程結構分析(2005/08/01-2006/07/1) 程瑞福; 蔡秀華台灣地區近十年來從大學法的修正,強調尊重大學自主、學術自 由、教授治校;師資培育法的公佈將中小學師資培育管道開放;教師 法的公佈,保障教師專業自主及對校務的參與權,這些劇烈的變動深 刻影響大學原有的教育體制,使得台灣地區大學的發展有了鉅大改 變。 大學教育中體育向為其重要的一環,惟自民八十三年新「師資培 育法」公佈施行以來,影響了多年來體育專業人才培育的法源,體育 專業人才培育也加速多元分化。因此,探索體育師資培育學校如何配 合專業多元發展,落實課程革新的內涵與意義,或能提供給教育主管 機關在制訂政策之參考,及師資培育學校在規劃體育師資培育專業課 程之未來發展規劃上有所啟示。 本研究擬以文獻蒐集、整理及歸納,探討國內體育師資養成單位 之師資培育專業課程,透過實際資料分析調查並輔以訪談,藉以瞭解 台灣地區師資培育專業學校,有關其專業課程之規劃及發展情形,並 據以提出未來體育師資培育專業課程之發展策略與建議,期盼對體育 師資培育專業課程之規劃能有助益。Item 臺灣地區社會甲組女子籃球運動發展探究(1949-2007)(臺灣身體文化學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06-01) 程瑞福; 蔡秀華; 曾郁嫻Item 健康體適能:理論與實務(三版)(臺中市:華格那。, 2016-01-01) 卓俊辰總校閱; 方進隆; 蔡秀華; 林晉利; 黃谷臣; 謝錦城; 卓俊辰; 卓俊伶; 劉影梅; 黃永任; 巫錦霖作Item 臺灣運動員生涯輔導模式建置與實證研究(2011/08-2012/07) 鄭志富; 蔡秀華我國現行的運動員輔導機制,偏重於順暢升學管道與提供獎勵金模式,對於運動員全面的 生涯發展,缺乏系統化的輔導與配套措施,而我國大部分的運動員,並未意識到提早規劃退休 生活的重要性,致使退休後失去生活能力,成為社會問題。本研究計畫旨在瞭解臺灣運動員生 涯發展的實際需求與困境,藉由關鍵因素之建構,並整合專家觀點,進而透過成功經驗模式介 入輔導,以達協助運動員生涯轉換、心理建設、社會適應及職能增強之具體貢獻,最終建構系 統化的運動員生涯發展輔導模式,藉以協助菁英運動員生涯之規劃與適應。研究期程預計分為 三階段,第一階段擬應用生涯發展理論,參考各國運動員輔導模式,以問卷調查及文獻分析法, 分析運動員生涯發展之需求-期望,歸納輔導模式規劃的關鍵因素;第二階段將透過訪談及德 爾菲法,歸納跨領域專家觀點及成功職涯轉換經驗,藉以建構運動員生涯輔導模式;第三階段 引用介入輔導的實證路徑,並分析模式實際應用的成效,建構出適用於臺灣本土的運動員生涯 輔導模型,提供作為政府提升運動競技實力,積極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研擬獎勵政策,建立運 動員生涯照顧等策略之參照。Item 學校游泳池之風險管理(2015-01-01) 黃信傑; 鄭志富; 蔡秀華Item 2009 高雄世運賽會遺產管理的策略思考(2011-01-01) 蔡秀華; 鄭志富Item 「品牌臺灣」─2009高雄世運會開幕式的臺灣文化意涵(2011-01-01) 蔡秀華; 鄭志富; 林聯喜Item 城市休閒企劃模式分析(2010-01-01) 蔡秀華; 張少熙; 鄭志富Item 大專校院運動風險管理認知分析及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05-03-01) 李坤培; 鄭志富; 蔡秀華; 陳志一; 林聯喜近年來大專校院件運動傷亡事件頻傳,依據教育部八十九學年度校園事件統計報告發現,學生運動遊戲傷害事件爲校園意外事件第一位。學校應是提供學習場所,卻因管理者的疏忽而造成意外,是相當令人遺憾的事。因此,學校管理者應重視校園運動風險管理,加強管理人對運動風險因素的認知,繼而規劃出有系統的防範策略。本研究的目的爲瞭解現行大專校院運動風險的因素來源並以實證個案來驗證,採分析層級程序法瞭解大專校園運動風險認知的優先順序,研究發現「人員」因素爲運動風險來源最首要因素,其次爲「場地」、「器材」、「活動」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運動風險因素架構,則可提供管理者在進行風險管理程序時參考。Item 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5-10-01) 鄭志富; 蔡秀華本研究以我國公立大學體育館管理者為對象,引據平衡計分卡之觀點,運用文獻分析及訪問調查法,以「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分析層級程序法問卷」為工具,建構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類目,再實際運用於三所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之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建構之指標類目為:財務等四大構面,創造營運收入等十個關鍵驅動因素,並向下開展為卅七項行動指標。 (二)各層級指標權重分析顯示:四大構面之權重分配均衡,能與平衡計分卡概念相符合。創造營運收入、健全的組織、顧客滿意度及自我成長因素,分別為各構面中具較高權重之因素。 (三)三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結果類似,均在達成教育目的之核心價值下,有日漸朝向企業化經營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