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不同型態下拉動作對感知負荷及肌肉活化程度的影響
    (2019) 邱世杰; Chiu, Shih-Chieh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比較兩種下拉器材(機械、彈力繩)與不同自覺負荷(輕、中等、重、接近最大努力)來探討相關肌群進行下拉過程中肌肉活化程度。方法:招募10名健康男性大專生,黏貼肌電訊號後完成指定器材下拉,分別以四個負荷區間執行指定下拉次數,使用自覺量表(Borg CR10)作為評估負荷的工具,再以荷重元及肌電訊號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動作間最大值作為肌電圖標準化的基準,統計方法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不同器材與負荷下肌肉活化程度的比較(α = .05),當交互作用達顯著時,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事後比較處理為Bonferroni法。結果:一、荷重元強度與自覺量表強度與自覺量表成正遞增;二、在相同自覺負荷下,使用機台之荷重元強度顯著大於彈力繩;三、向心階段,使用不同器材與負荷中,肌肉活化程度沒有差異;四、離心階段,使用下拉機台時,闊背肌與後三角肌的活化大於使用彈力繩。結論:自覺量表可以作為評估此運動強度的工具,在相同水平的自覺負荷下,不同器材表現出類似的肌肉活化程度,因此,本研究認為彈力繩可以成為下拉訓練的替代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