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慣性感測器測量疲勞前後跳躍動作著地時足部變化
    (2017) 楊京叡; Yang, Ching-Jui
    目的:利用陀螺儀了解疲勞前後跳躍著地時足部動作參數的變化。方法:本實驗招募12名健康女性,在熱身後收取3次疲勞前下蹲跳數據後進行疲勞誘發運動處理程序,達到疲勞後收取3次疲勞後下蹲跳數據。利用動作分析系統了解著地瞬間踝關節角度並用慣性感測器了解著地瞬間加速度值與蹠骨動作角速度值及著地緩衝期加速度與角速度第一極值與傾角變化量,並以皮爾森相關係數了解陀螺儀及動作分析系統測得之蹠骨角速度值的相關性及魏克生符號檢定比較疲勞前後的結果。結果:著地緩衝期中,慣性感測器與動作分析系統測得之蹠骨角速度值之相關性在三個平面動作上皆有高度相關 (背屈/蹠屈:r=0.977;內翻/外翻:r=0.993;內收/外展:r=0.956)。疲勞後著地瞬間踝關節外展角度顯著增加 (疲勞前:-9.39±5.48度,疲勞後:-11.80±4.32度;p=.033)、前後方向加速度值由向前顯著改變為向後(疲勞前:-0.25±0.46 G,疲勞後:0.25±0.69 G;p=.033)且外翻角速度顯著增加 (疲勞前:-57.20±45.20度/秒,疲勞後:-118.68±52.66度/秒;p=.016)。著地後的向外側的加速度極值 (疲勞前:-0.80±0.27 G,疲勞後:-1.07±0.23 G;p=.016)及外翻角速度極值 (疲勞前:-78.92±33.73度/秒,疲勞後:-127.33±50.60度/秒;p=.050)顯著增加,緩衝期的外翻角度變化量顯著增加 (疲勞前:-0.76±5.91度,疲勞後:-4.44±4.72度;p=.021)。結論:放置在足部的慣性感測器可偵測到疲勞前後足部動作變化,而足部外翻角速度的變化可發展為疲勞指數的參數。
  • Item
    穿戴式運動錶介入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19) 吳忠霖; Wu, Chung-Lin
    臺灣地區青少兒因身體活動量不足導致肥胖率逐年升高,造成對健康威脅與體適能降低,更影響成年後健康水平與慢性疾病等問題出現。方法:受試者為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 (實驗組82人、對照組82人,n=164,男女各半);受試者分別於實驗前、後各進行一次健康體適能量測,以獨立及相依樣本t檢定考驗二組是否有顯著效果。實驗組進行為期12週四階段穿戴式運動錶策略介入,並以廣義估計方程式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 分析四階段及性別差之平均每日步數、步頻及中等費力到費力身體活動量累積時間等參數進行統計分析 (α = .05)。結果: (1) 國小男學童之身體活動量較高於女學童。(2) 週間有體育課的身體活動量明顯高於週間無體育課及週末 (F=12.286, p< .05)。(3) 實驗組後測在每日步數、活動強度與中等費力到費力身體活動量時間均顯著優於對照組。(4) 實驗組男生比對照組男生在立定跳遠 (p< .05) 及800公尺 (p< .05) 跑走有較佳的進步表現、實驗組女生比對照組女生在立定跳遠 (p < .05) 有較佳的進步表現。結論:穿戴式運動錶介入可促進國小學童部分體適能表現、改善身體質量指數不良狀況;透過階段分期策略可準確瞭解及有效提升國小男女學童身體活動時間及強度,值得推廣為促進個人身體活動的工具。
  • Item
    加速規在身體活動及能量消耗之應用及其信效度之探討
    (國立交通大學體育室, 2011-06-01) 陳嘉偉; 方進隆
    本篇文章以收尋與回顧過去文獻的方式來探討加速規對於身體活動量測量、能量消耗的信效度及加速規配戴於身體不同部位之應用方式。身體活動問卷是一種花費低且較為簡單的身體活動測量方式用來測量大樣本量族群,但身體活動問卷會容易因受試者認知及記憶能力而造成誤差的產生。然而,加速規是一種相對較為客觀的身體活動測量儀器,且具一定的信度及效度,加上科技的進步,加速規的體積變小,使其可以佩戴於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測量身體活動量及能量消耗。一般加速規應用配帶於腰部或下背部來測量行走或跑步等規律前進的運動,並且已有廣大的研究來支持加速規測量身體活動的效度。但是,漸漸有許多研究嘗試將加速規配戴於腰部外其他身體部位來測量不同運動項目。另外,加速規在測量身體活動量時,可能會因受試者疏乎忘記配戴、誤碰儀器開關及電池脫落等而造成資料流失。未來可進一步探討加速規應用在不同運動及不同配戴之加速規測量身體活動量的信、效度,讓加速規可以廣泛的使用於日常生活及專項運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