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年齡與練習次序對桌球發球時宜之影響
    (2010) 莊國良; Kuo-Liang Chuang
    桌球比賽過程中干擾很大,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充滿許多不確定性,好的發球可以幫助我們搶得先機。兩邊快速長球是桌球發球基礎,更是比賽突擊的秘密武器,但常常發現發球練習表現優良的學習者,進入比賽後表現卻不如想像中的好,到底這項技能是受到怎樣的干擾?從動作發展角度來看兒童對於力量與動作知覺比成人稍差,可能造成年齡對於不同練習次序的影響,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年齡在不同練習安排下對桌球發球時宜表現的影響。研究對象以大專乙組桌球選手8名(19-22歲)、國民小學桌球校隊兒童8名(9-10歲),其中參與者皆經過1~2年正式訓練(一週3~5次),且皆可以完成發快速長球與下旋短球。本研究方法採用平衡設計的方式,每位參與者都必須進行集團和隨機的練習:1.集團練習:快速發長球,一邊發完20顆再換另外一邊;2.隨機練習:包括不重複隨機執行兩邊快速長球與下旋短球各20顆,只收集快速長球的資料。最後蒐集球拍和球的三維運動學數據,進行三因子統計分析(方向2*練習次序2*年齡2)。結果發現1.成人和兒童都會因為隨機次序而降低擊球速度,但只有兒童隨機時準確率會顯著下降。2.兒童的變異性較大,沒有穩定的時宜表現,成人除了有比較穩定的時宜表現,隨機次序時會使用比較穩定的拋球高度來維持準確率的表現。
  • Item
    不同情境干擾對自我配速動作空間準確性及錯誤偵察能力學習的影響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張智惠; 卓俊伶
    本研究更改Sherwood(1996)的研究中有關測量錯誤偵察的設計,進一 步檢驗不同情境干擾程度對自我配速動作空間準確性及錯誤偵察能力學習的影響。 實驗參加者為三十二名女性,平均年齡20.9歲(標準差2.4歲),隨機分派 到集團/集團、集團/隨機、隨機/集團及隨機等四組中。實驗動作為 自我配速的線性直臂外移之後被動折返動作。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杜凱氏法事後比較,結果顯示在獲得期,集團組別的動作準確性(AE)及錯誤 偵察(│O-S│)能力的表現,高於隨機組別。在保留期,集團組別的動作 準確性衰退情形較隨機組別顯著,而在錯誤偵察方面則各組在立即保留期的衰 退情形皆達顯著。因此,在本研究的限制下結論是,相對高情境干擾的隨機練 習有助於動作準確性提昇,但對於動作錯誤偵察能力的提昇沒有顯著效果。
  • Item
    練習的安排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9-01) 張智惠; 卓俊伶; 季力康評
    本研究旨在以類化動作程式的觀點,融合動作間與動作內的干擾形成不同高低干擾 程度的練習安排,檢驗其對簡單動作表現及學習的影響。實驗參加者為三十二名大學女生,平 均年齡為20.5歲,隨機分派到下列四組:(一)集團/恆常(低情境干擾),(二)集團/變化(中情 境干擾),(三)隨機/恆常(中情境干擾),(四)隨機/變化(高情境干擾)。實驗動作為屈臂內移及 直臂外移兩項簡單動作。參加者在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理後十分鐘及隔天各進行一次遷移測驗, 依變項為動作的準確性。經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鄧肯法事後比較,發現屈臂內移動作 練習期時低情境干擾之集團/恆常組的表現優於中情境干擾之集團/變化組,中情境干擾之隨 機/恆常組的表現優於高情境干擾之隨機/變化組,但是在遷移時各組間無顯著差異;直臂外移 動作練習期時,低情境干擾之集團/恆常組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各組,但在遷移期則各組無顯 著差異。在本研究的範圍限制內,發現相對高情境干擾對動作表現有壓抑現象,但對動作學習 則與相對低情境干擾之間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