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競技疊杯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專注力與學習狀況提升之研究
    (2014) 廖唯婷; Wei-Ting Liao
    本研究旨在探討競技疊杯運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專注力與學習狀況提升的影響。研究方法採「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之準實驗研究法進行實驗。研究參與者為4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透過競技疊杯運動的介入,運用觀察、標準化測驗及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以瞭解四位研究參與者注意力向度表現的影響。依據研究分析結果,而得以下結論: 一、實施競技疊杯運動能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專注力的表現。 二、實施競技疊杯運動能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學習狀況的表現。 三、不同年級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在實施競技疊杯運動後,其專注力及學習狀 況效果皆達顯著。 四、教師對本研究目的、成效持正向態度,認為本研究改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 的專注力,其自信心、主動參與也提升。同時也表示可以讓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學童繼續接受競技疊杯運動的訓練,甚至推展到班上其他同學一同參與。
  • Item
    身體活動課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2011) 湯億雯; Yi-Wen Tang
    學習的目的在於主動去探索求知,此時,注意某一事物乃是關鍵,繼而才能開始進行學習。由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在持續性注意力的程度上明顯較同年齡的一般兒童差,有時還伴隨過動的症狀,因而造成他們產生適應問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身體活動課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意力之集中度、持續度的影響,以及身體活動課程撤除後注意力的維持程度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台中市某私立國小三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實驗模式(Single-subject research design)中A-B-A倒返設計(A-B-A reversal of withdrawal designs),實驗設計包括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並運用參與觀察及文件收集等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介入期參與者接受連續十天,每次三十分鐘的中等強度負荷(65%~75%)身體活動。課程依據國小學童之動作能力,設計多元化且具趣味性的身體活動課程。研究工具包括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ask, WCST)、注意力不專注行為觀察紀錄表以及訪談大綱。本研究結果顯示,在WCST前後測分數、注意力不專注行為觀察紀錄表,以及從家長和導師的訪談資料當中得知,三位個案在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後注意力的集中度以及持續度皆有明顯的改善。而在身體活動課程撤除後,注意力之集中度與持續度又有回升的情況。因此,身體活動課程能有效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意力之集中度與持續度,且在身體活動課程撤除後,注意力之集中度與持續度並無維持效果。
  • Item
    籃球課程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干擾控制的影響:事件關聯電位研究
    (2019) 林琦方; Lin, Chi-Fang
    過去研究已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之孩童在基礎動作能力及抑制功能的關係,然而,但過去研究以橫斷性研究為主並無法指出其中的因果關係,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以開放性技能運動介入針對ADHD孩童改善其干擾控制(行為表現、ERP)及動作技能為主。以交叉設計法將24名經診斷之ADHD孩童,以分派至運動情境及控制情境,半年後再進行下個介入情境,運動情境進行為期10週的開放性技能運動(籃球)課程,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而控制情境則在教室中進行閱讀等靜態課程。期間10位參與者退出,因此本研究僅分析剩下之14位參與者。本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在每週籃球技能目標之目標達成率為69.87%,但是動作技能及干擾控制皆不受開放性技能運動影響,此推論可能原因為樣本數不足或是因為本研究所採用的籃球技能較特定而無法改善一般基礎性動作技能。因此未來的研究應找出防止參與者中途退出之策略,以確保研究能保有足夠的統計考驗力,另外,也要考慮能提升基本動作技能的運動課程來確認基本動作技能與執行功能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