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桌球正拍拉球之生物力學分析
    (2010) 簡健華; Chien-Hua Chien
    目的:探討臺灣大專甲組男子桌球選手在接上、下旋發長球時,擊出直線與斜線正拍拉球動作之運動學參數之變化,並瞭解影響擊出不同正拍拉球動作與路徑的動作特徵。方法:本研究使用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 MX13+高速數位影像擷取攝影機(250Hz)拍攝五名臺灣大專甲組男子桌球選手在球檯左側接上旋球擊出直線、接上旋球擊出斜線、接下旋球擊出直線及接下旋球擊出斜線的正拍拉球動作,以Vicon Nexus 1.4 的軟體計算正拍拉球動作過程中的運動學參數。所有參數均透過SPSS 17.0版統計套裝軟體計算,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來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 = .05,並使用Excel計算軟體進行四種動作的事後比較。其結果發現:正拍拉球揮拍動作會因來球旋轉及揮擊路徑的不同,在各動作分期時間及時間百分比會有所差異,在接下旋球時的引拍動作時間比接上旋球長,擊斜線球比直線球的揮拍擊球動作時間短。擊球瞬間的揮拍速度與最快揮拍速度上,拉下旋球比上旋球有較快的揮拍速度。拉下旋球直線的揮拍動作過程,在引拍終點、擊球點及揮拍速度達到最快時的重心位置最低。正拍拉斜線球在擊球瞬間擊球點與身體重心前後的距離較遠,正拍拉直線球擊球點與身體重心前後距離較近。在擊球瞬間來球為上旋球時球拍角度較下旋球小。擊球點的肩部轉動角度會隨著擊球路徑而有所差異,而在肩部最大轉動角度中,正拍拉下旋球斜線的轉動角度最大,拉上旋球直線的肩部的轉動角度最小。不同的正拍拉球的揮拍過程中,上肢及下肢關節角度與角速度,會有所差異。
  • Item
    臺灣甲組羽球選手正拍與反拍撲球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2007) 潘光敏; Kuang-Ming Pan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的正拍與反拍網前撲球動作在運動學上的差異。利用Vicon動作系統擷取受試者的生物力學參數,透過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的魏可遜(Wilcoxon)配對符號等級檢定之無母數統計分析,進行正、反拍撲球動作的差異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其結果發現:羽球正、反拍撲球擊球後羽球飛行的平均速度、飛行平均角度、擊球點垂直高度及動作時間皆沒有顯著差異。在擊球瞬間,反拍撲球的擊球點至重心之前後水平距離較正拍撲球大。擊球過程,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位移大於反拍撲球動作;而擊球時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速度顯著大於反拍撲球動作。擊球瞬間,持拍手上肢關節角度,正拍撲球的肩關節伸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肩關節外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腕關節內收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可見選手在完成正拍撲球時要將上臂伸展得較多才能完成。從右上肢的關節角速度可以發現,正拍撲球主要是利用肩關節旋轉的作用,而反拍撲球則是運用腕關節的作用,以反拍撲球的擊球動作較符合動力鏈的理論。因此正、反拍的撲球動作,雖然在擊球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擊球所運用的策略並不相同。 關鍵詞:生物力學、羽球、正拍、反拍、撲球
  • Item
    世界級羽球選手正手拍高手擊球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995-10-01) 蔡虔祿; 黃長福; 紀世清